应用护理程序对颌间结扎患者进行护理
发表时间:2010-07-09 浏览次数:613次
作者:程春, 贺多敏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关键词】 结扎患者
颌面上、下颌骨突出于人体表面,各种原因均可遭受创伤,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达,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有明显提高,下颌骨占据面下1/3及侧面中的一部分,面积大、位置突出,骨折发生率高。骨折造成骨折端移位,咬颌关系错乱,行颌间结扎术后可以恢复咬颌关系,最大限度的使骨折端解剖复位。临床给予颌间固定需2~3周,以恢复正常的咬颌关系,有效的护理对于疾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64例有口腔感染危险的患者进行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了口腔感染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3年12月~2005年1月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64例,下颌骨骨折行内固定术后颌间结扎的患者49例,单纯颌间结扎的患者15例,男性4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2岁。
1.2 治疗方法 在上、下颌牙列上分段安置有挂钩的牙弓夹板,根据骨折段需要复位的方向,在上、下颌牙弓的挂钩上套上小橡皮圈做牵引,使其恢复正常咬颌关系。
2 对相关因素的评估
2.1 全身情况 颌骨骨折的病人进行颌间结扎后,由于张口受限,局部骨折处疼痛只能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而病人的肠胃功能多数正常,食欲及消化能力良好,因此,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体弱、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成为口腔易感染人群。
2.2 口腔卫生情况 由于颌间结扎将上、下颌骨固定在一起,患者张口、进食受限,不宜保持口腔卫生。另外,患者缺乏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方法,不能自动、正确地清洁口腔。口内残留食物残渣、积留分泌物排出或吞咽困难,致使口腔自洁功能下降,有利于病原体和厌氧菌的生长繁殖,易引起口腔感染。
2.3 创口 下颌骨骨折使口腔粘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口腔粘摸具有较好的天然屏障作用,一旦出现粘摸红肿、溃烂、创伤等情况极易造成潜在的口腔感染危险。通过评估,找出口腔感染的危险的相关因素,术后口腔进流质饮食,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口腔干燥、唾液减少都会使口腔自身的抗感染能力下降。而且,颌间牵引固定下颌骨长时间制动,术后患者会出现近期张口受限,因此,临床上需要我们加强护理措施杜绝或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护理
3.1 护理目标 通过有效的护理指导与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去除诱发口腔感染的因素,教会病人加强口腔保健卫生知识和口腔自洁的正确方法,减少感染的发生。
3.2 护理措施
3.2.1 心理护理 颌骨骨折多为突发性事故造成,患者没有思想准备,因为不能咀嚼,语言、吞咽功能受到阻碍,常常伴有容貌的损伤,特别是年轻人思想压力大,会产生情绪低落、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可以稳定情绪,增加治病信心,对骨折的愈合极为有利。
3.2.2 口腔护理 病人采取半侧卧或头仰端坐位,用牙签将牙齿、牙弓夹板及钢丝间的缝隙中的食物残渣轻轻取除,然后用牙签进行口腔前庭的清洁,操作手法要轻,避免过度用力,检查颌间钢丝的变化,将挂在钢丝及夹板上的棉絮摘掉,口唇涂上润滑油防止破裂。固有口腔的清洁是通过含漱进行的,用注射器抽取含漱液经磨牙间隙注入口内,注入后让患者左右摆头,让漱口液在口内充分流动,然后用吸引器吸出或让病人自己低头吐出,反复操作3~4次,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学会固有口腔冲洗,以便在出院后仍能进行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用舌体侧面按摩,起到清洁舌体侧面的作用,对口腔粘膜干燥的患者鼓励进食酸性食物,如桔汁、石榴汁或含维生素C片,刺激唾液分泌,从而提高口腔的抗感染能力。
3.2.3 饮食护理 颌骨是构成口腔器官的主要骨骼,颌间结扎后必会影响患者的进食,而足够的营养是骨折愈合的基础,因此,保证患者的饮食就是护理的特点之一。加强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采用少量多餐制,如采用流质饮食可进食蛋花汤、菜汤、米汤、鱼汤、果汁、牛奶等,如采用半流质饮食可进食豆腐、鸡蛋羹、面条等。因饮食容易消化,易于饥饿,可采用一日4~6次,每次200~400 ml。患者如有缺牙间隙,可将软塑料管自此间隙放入,若无缺牙将吸管放置磨牙后区吸入饮食,避免呛咳,同时静脉给予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治疗。
3.2.4 环境因素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30 min,密切观察体温及口腔粘膜的变化,各项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与医生密切配合,正确使用抗生素,并观察疗效。
3.2.5 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出现近期张口困难,内固定术后颌间结扎的患者,1周后即可指导病人用开口器、木块、增加牙舌板数量等方法进行张口功能锻炼,单纯颌间结扎固定的患者在2周后开始进行锻炼。通过对64例颌间结扎术后有口腔感染危险的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患者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出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减少了牙菌斑、牙垢及结扎钢丝对牙周组织的刺激和损伤,增进了患者的食欲,保证足够的营养,增强了机体自身抵抗力,使64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口腔继发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伟智,杨 静.护理程序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4.
[2] 邱尉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0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