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中药免煎颗粒补气养血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9-03  浏览次数:754次

  作者:李振海,魏玮,牛效清,刘中柱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佳木斯大学2005届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摘要】目的:观察补气养血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B组)。对照组常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组加用补气养血汤,日1剂,2次/天。疗程2个月。检测各组外周血RBC、Hb、HCT及红细胞脆性。结果: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且A组红细胞脆性比B组抗幅增大(P<0.01)。结论:补气养血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症状,并延长红细胞生存寿命,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补气养血汤;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简称肾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而在CR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肾性贫血。而这种贫血又加重了患者病情的发展和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补气养血汤为我们根据临床经验自拟而成,用于纠正CRF肾性贫血,并选用RBC、Hb、HCT及红细胞脆性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临床研究。旨在探讨补气养血汤对CRF肾性贫血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01~2007—05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CRF患者72例。病例入选标准:凡确诊CRF病例,Scr水平180~650mmol/L、Hb水平70~100g/L,未接受透析治疗、输血治疗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B组)各36例,A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0~71岁,平均(48.86±15.46)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1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损害3例、紫癜性肾炎3例、狼疮性肾炎2例、多囊肾1例、梗阻性肾病1例。B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2~68岁,平均(46.20±14.27)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4例、高血压肾损害4例、紫癜性肾炎2例、狼疮性肾炎1例、不明原因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经齐性检验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排除标准

  排除其它贫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变、出血性疾病及家族遗传病。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按来诊顺序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西药治疗对照组36例。对照组36例常规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3000u,3次/周皮下注射,同时给予口服乳酸亚铁片0.1克/次、2次/日,叶酸片10毫克/次、2次/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补气养血汤中药免煎颗粒(组成:黄芪50g、党参50g、当归20g、肉苁蓉20g、淫羊藿10g,由深圳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水冲服,日一剂分次口服,疗程2个月。两组均给予口服降氮药α—酮酸,并依病情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离子紊乱、控制血压、控制血脂血糖。这些处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2.2 疗效观察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血测定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红细胞脆性。血肌酐(Scr)升高超过基础值30%认为Scr急剧升高,K+水平超过5.7mmol/L认为高血钾,Hb<60g/L,认为重度贫血。预先设定Scr急剧升高者、高血钾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者及出现重度贫血并给予输血治疗者列为试验终点,结束随访。各时间点RBC、Hb、HCT值均以我院测定为主。红细胞脆性值以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在氯化钠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时的氯化钠溶液浓度计算。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72例患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例失访,原因不明。西药治疗对照组3例患者因进入肾脏替代治疗于第14周退出研究,1例患者因出现重度贫血并给予输血治疗于第20周退出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例患者因进入肾脏替代治疗与第16周退出研究。

  3.2 两组患者血RBC、Hb、HCT指标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略)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P<0.01。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RBC及H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血RBC、Hb水平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明显升高。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使红细胞携氧能力增强,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贫血症状。

  3.3 两组患者红细胞脆性指标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脆性变化情况(略)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P<0.01。

  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脆性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脆性抗幅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明显升高。红细胞脆性抗幅增大,使红细胞可塑变形性增大,延长了红细胞在体内的生存时间。

  4 讨论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多由于慢性肾病、肾功受损后,导致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激素减少,造成骨髓红细胞系统营养障碍分化失调;红细胞的脆性增加;肾毒素抑制骨髓造血等诸因素导致肾性贫血[2]。目前,国内外治疗肾性贫血主要以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为主[3],此药虽然有效,但价格昂贵,且极易分解,作用不能持久,疗效难于巩固,尤其是在停药后会再次出现贫血,而且可出现高血压、癫痫、血栓等症。

  中医认为肾性贫血主要是由于肾阳衰微,元气虚损,不能温润五脏,日久必致虚劳,肾主藏精,精充则化血,肾精亏耗,精血乏源[4];此外由于肾衰体内水湿湿毒瘀血等病理产物滞留,伐克脾胃,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损气耗血所致,因此治疗原则是补肾益精,健脾利湿化浊[5]。肖相如认为肾性贫血发生机理主要与肾虚髓亏,精不生血;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浊瘀互结,新血不生有关。其治疗应以益肾健脾为主,兼顾化浊祛瘀[6]。我们根据中医学补气养血、益肾填精及辨证施治的理论,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7],采用了补气药黄芪、党参,补血药当归,滋补养阴药熟地,温阳益肾药淫羊藿自拟而成。其中黄芪、党参补脾益气量大力专共为君药,当归补血养血为臣药,肉苁蓉、淫羊藿补脾益精,辅佐当归共奏“精血同源”之章为佐药。黄芪是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8]。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其中黄芪皂苷、黄芪总黄酮以及黄芪多糖是主要生物活性成分[9]。党参主要功效为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等。主要活性成分为党参多糖及党参皂苷。当归有补血、和血、调经止血、润肠滑肠之功效,其中正丁烯基内酯、蒿本内酯活性较强,是主要成分。熟地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淫羊藿为传统补益药。具有补益壮阳、益精健骨、祛风除湿的功效。主要含有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理论,注重药材中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使中药的多种成分及有效物质通过多途径,作用于多靶点、多环节,必然会产生较为理想的综合疗效。

  临床观察表明,应用补气养血汤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可明显改善患者贫血状态,改善临床症状,患者外周血RBC、Hb、HCT客观指标明显改善,并使红细胞脆性抗幅增大,使红细胞可塑变形性增大,延长了红细胞在体内的生存寿命。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使红细胞携氧能力增强,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贫血症状。 本法可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今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性贫血开辟了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宇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32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1215

  [2]成秉林,王新华,胡晓晨,等.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4647

  [3]Sanada H.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hubarb on nitmecn-metaboli-Sm abnormality to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itsmechanism[J].Nippon Jin-zo Gakkai Shi,1996,3:2325

  [4]徐英.肾性贫血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3:1114

  [5]刘学耀.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8:911

  [6]肖相如.肾性贫血的治疗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4,1:47

  [7]陆福明,李铭新.肾性贫血的治疗[J].中国处方药,2005,5:1921

  [8]程业刚.黄芪在肾性贫血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1996,2:14

  [9]余凌,李惊子,王海燕.黄芪当归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3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