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颈椎病牵引技术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09-12-15  浏览次数:612次

      作者:叶惠芳    作者单位:小龙潭矿务局医院,云南 开远 661601

     【关键词】  颈椎病;牵引;保守治疗

  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属常见病、多发病。据我院统计,颈椎病近十年来一直居理疗科病种的首位。颈椎牵引是颈椎病保守疗法中最主要的、疗效可靠的一种治疗方法。为了让更多的基层医生了解这种治疗方法,现结合临床资料和体会谈谈颈椎病牵引技术在康复医学临床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7年至2007年10年间收治颈椎病患者207例,其中男109例、女98例;年龄30岁~73岁,平均53.9岁;病程 3 d~10余年。症状:头晕、眩晕伴耳鸣27例;颈部痛、活动受限75例;偏头痛;枕后痛41例;肩背及上肢疼痛64例。颈椎X线片显示:颈4、颈5和颈5、颈6间隙狭窄伴颈4~颈6后缘增生者59例。均给予理疗治疗,根据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或单一颈椎牵引。

  1.2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可恢复原工作。无效:经20次治疗,症状、体征均无任何改善或加重。

  1.3 疗效  

  年龄≥50岁者效果偏好,中青年者效果偏差。发病病程在半年内及首发者效果较好,但复发者效果不好。综合治疗者比单一颈椎牵引者疗效好,颈型和神经根型治疗效果最好,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疗效差或无效,提示不同类型颈椎病牵引治疗效果不一。

  2  讨论   颈椎退行性改变、外伤、慢性劳损以及寒冷、潮湿等因素均可导致颈椎及椎间盘的改变,发生颈椎病。临床上,将颈椎病分为6型。颈型: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以颈部症状为主,青壮年发病最多,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或活动受限等;神经根型:此型患病率最高,多见于>40岁者。通常先有颈痛及颈部发僵;继而有肩背痛和上肢疼痛,上肢有沉重感,握力减退,有时持物坠落,手指有麻木感等;脊髓型:患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0%~15%,以中老年人为多。急性发病多为外伤所致,但多数发病缓慢;椎动脉型:患病率与脊髓型相近。多见头昏、眩晕,甚至摔倒;有时出现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耳鸣、耳聋;交感型:临床表现较复杂,通常有偏头痛、枕后痛;或有视物不清,畏光、流泪、眼球发胀、眼睑下垂;或有耳鸣、听力障碍、面部发麻等;其他型:又称混合型。表现为上述2种或2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同时出现。   颈椎牵引是一种通过外力牵拉脊柱颈段和相关结构的操作技术。牵引力量可以是持续的或是间歇的;持续颈椎牵引是小剂量长时间使脊柱处于一种被拉长状态的方法,能恢复颈椎结构的支持和稳定,放松颈部肌肉;间歇颈椎牵引通过牵拉—放松的循环使牵引力量发生节律性变化。颈椎牵引的适应症: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颈椎椎间关节囊炎;颈椎前、后纵韧带病变。禁忌证: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如颈椎及其邻近组织肿瘤、结核等;颈椎邻近组织有血管损害性疾病;某些治疗过程中需禁止颈椎活动的疾病,如颈椎严重失稳、颈椎椎体骨折、颈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破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颈部肌肉急性损伤、扭伤,急性炎症,严重的骨质疏松等情况下,如行颈椎牵引,可致症状加重,应慎重。常见不良反应:在颈椎的伸屈位牵引时,可使伴有椎— 基底动脉疾病的患者产生头晕现象;不适宜的牵引带可诱发颞颌关节疼痛。因此,颈椎牵引需在正规医院或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目前,临床常用的颈椎牵引方法有颌枕吊带法、充气法、电动法等。颈椎牵引的效果受牵引体位、牵引重量、牵引时间、牵引角度等因素影响。因此,颈椎牵引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是使这些因素得到最佳组合。(1)颈椎牵引的角度:一般不主张后伸位颈椎牵引,因为颈椎后伸时椎间隙后部减小,增加因椎节不稳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的危险。(2)牵引的力量:应视患者病情及体重而定,较小的牵引力量不能有效地拉开椎间孔、椎体间隙而影响效果;而过大的牵引力量则可导致机体保护性反应,加重肌肉痉挛。一般来说,在无摩擦力颈椎牵引时,近似患者总体重7%的牵引力量可使椎体产生分离,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的作用;座位牵引时,可采用6 kg~10 kg的牵引力量。初次牵引时,可从4 kg开始,逐渐加大。(3)牵引的时间:以15 min~30 min为宜。牵引重量较大时,牵引时间可略短些,反之则可稍长些。一般牵引1次/d,若条件允许,也可牵引2次/d~3次/d。20 d为一个疗程。利用电动牵引器械可进行间隙牵引,即:牵引2 min,然后放松或减小牵引重量1 min,反复进行30 min左右。(4)患者的体位:临床常用的体位是座位或仰卧位。仰卧位牵引可使颈4~颈7椎间隙后部增宽 更为明显,而且该体位时,颈部肌肉不需支持头部重量,使患者得以舒适放松,也易于调节牵引角度,但是这一体位有摩擦力影响。因此,临床上最常选用稳当的靠座位牵引,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约10°~30°,避免过伸,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姿势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椎动脉型患者的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近乎垂直的姿势,忌前屈牵引。   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故应强调预防其发生。在工作和学习中尽量保持身体的正确生理姿势,减少劳损,每低头或仰头1 h~2 h,需要做颈部活动;卧位时,枕头勿过高或过低;避免颈椎部肌肉疲劳及风寒、潮湿的侵袭。一旦患上颈椎病,要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的动作 ;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要卧床休息2周~3周。

【参考文献】    [1]徐 军. 颈椎牵引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J]. 中华理疗杂志,2000,10(23):5.

  [2]李晶, 陈禾丽.颈椎牵引的力学实验及临床应用[J].中华理疗杂志,1992(15):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