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诱发恶性高热综合征1例
发表时间:2010-07-23 浏览次数:428次
作者:郑君霞 俞厚明 作者单位:311300 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恶性高热综合征
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见1例利多卡因诱发恶性高热综合征(malignant hyperthermia,MH),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5岁,因确诊多发性硬化(MS)6年、双下肢痉挛疼痛伸直发作3d,于2002年8月因双下肢无力伴麻木入本院。入院后作头颅MRI检查,示左右侧脑室体旁、脑桥分布多个小片状病灶,腰穿提示蛋白轻度增高,结合病史诊断为多发性硬化。予以甲强龙、丙种球蛋白等治疗,病情一度得以缓解。但6年来反复发作3次,最后1次发作后,患者行走困难。3d前,再发双下肢痉挛疼痛、伸直,反应迟钝,小便失禁,疑MS再发,而于2008年4月15日入院。入院查体:T37.0 ℃,P 80次/min,BP 170/80mmHg, R 14次/min,神清,精神软,轻度吞咽困难,双上肢肌力略增高,双下肢伸直痉挛,双侧膝反射+++,双侧巴氏征(+),心、肺、腹部检查(-)。入院当天予金刚烷胺、卡马西平对症处理,第2天,体温38℃,双下肢伸直性痉挛未见缓解,可见疑似惊厥样发作1天数次,每次发作时间<1min,且振幅较小,如同寒颤,予以利多卡因200mg 静滴,体温在使用50mg消炎痛栓后,退至正常。第2天,体温正常,四肢肌肉痉挛明显好转,和本次发病前相似,但当日晚间,发现患者反应很迟钝,呼之不予应答,渐发展成嗜睡。第3天,出现>39.8℃的高热,四肢强直,昏睡,张口呼吸,心率变快,短暂阵发至180次/min,停用巴氯芬、利多卡因。腰穿检查:Cl 113g/L, 蛋白 3g/L,潘氏试验+;复查2次血常规,均正常,但肺部有少量音,查胸片:双肺纹理增粗,故使用抗生素。第4天,患者呈昏迷状态,查血气:PH 7.49,PaCO2 31mmHg,PaO2 45mmHg,BE 1.1mmol/L;肌酶:肌酸磷酸肌酶(CPK) 2000μ/L,碱性磷酸酶(LDH) 100μ/L,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 95μ/L;肌钙蛋白I(TnI) 阴性,血肌红蛋白120μg/L,血钾4.8mmol/L;X线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粗,未见斑片状阴影,双侧膝部可见如大理石样花纹,淡红泛紫,但查血凝正常,体温再度升高,呼吸呈Kuss-Mull式,考虑MH存在。第5天,体温仍高达40℃,消炎痛无效,复查血常规正常,血气:PH 7.20,PaCO2 55mmHg,PaO2 34mmHg,BE -8.2;生化:血钾(K+) 5.8mmol/L。因缺丹曲洛林,仅作对症处理,最后因呼吸异常,血压下降,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恶性高热综合征(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是一种与遗传有关,以高热、肌肉强直、肌酶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受体表达缺陷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表达RYR受体的基因缺陷,RYY受体的离子通道持续开放,CA++从肌浆网内持续进入细胞质,引起骨骼肌持续收缩、强直,产生大量能量及乳酸,且有骨骼肌受损,血钾及肌酶升高。故临床上表现高热、酸中毒、肌肉强直、肌酶及血钾升高,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临床上常见诱发MH的药物主要有挥发性麻醉药物,如氟烷、异氟醚、地氟醚等[1],以及神经安定剂如氟派啶醇[2]、氯氮平[3]等。
该患者入院时即出现低热,当时血像正常,胸片也基本正常,肺部听诊未见明显湿音,考虑低热与痛性痉挛有关。第3天开始出现严重高热,且居高不下,复查血常规及胸片均未有明显严重感染存在,故高热不能用感染来解释。四肢骨骼肌一直痉挛、强直,意识水平逐渐下降,血气先呈呼吸性碱中毒(过度通气),最后呈代谢性酸中毒,肌酶严重升高,血肌红蛋白也升高,血钾轻度偏高,故这些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均提示有肌肉的高代谢状态。MH的诊断主要标准[4]:(1)发热;(2)肌僵直;(3)肌酸激酶升高。次要条件:(1)心动过速;(2)血压异常;(3)呼吸急促;(4)意识改变;(5)出汗;(6)外周白细胞增高。如符合3 项主要标准或符合2 项主要标准加4 项次要条件,即可诊断。本例患者符合MH诊断。本病例入院当天应用对症处理药金刚烷胺和卡马西平,以及静滴利多卡因200mg,前二药未见有诱发恶性高热综合征的报道,故考虑本病例为利多卡因诱发。至于该病例会否由于多发性硬化(MS)复发引起上述临床表现?一般MS发作时可有低热,常<38℃,也可见肌肉痉挛,但无肌酶明显升高,复查头颅CT,也未见新发病灶,因而不能用MS复发来解释。
【参考文献】
1 郭向阳,罗爱伦. 恶性高热.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0):23~25.
2 何玮,曹雅鲁. 氟哌啶醇致恶性高热综合征1例.暨南大学学报,2004,25(2):128.
3 池森,戴迪.氯氮平致非典型恶性综合征1例报告.上海精神医学,2002,14(3):38.
4 林兆谦. 发热疾病的诊断与病例分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