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臼成形术治疗晚期全髋关节结核
发表时间:2009-06-18 浏览次数:888次
作者:武作河,崔凤荣,安仲军
作者单位:154007 黑龙江佳木斯,佳木斯市胸科医院
髋关节结核是较常见的疾病,在下肢关节结核发病率占第一位,我院自1998~2000年用病灶清除+颈臼成形术治疗晚期全髋关节结核32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0侧295例中,双髋25例,左侧130例,右侧140例,男160例,女13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6岁,平均28岁;农民占80%。有脓肿210例,有瘘孔27例,合并其他部位结核97例。头关节面破坏者60例,股骨头破坏,轮廓消失者182例,头全部破坏、颈部分破坏38例,下肢短缩2 cm以上者142例,全部病人髋臼均有不同程度破坏,有5例中心脱位,术前化疗4周,皮牵引2~4周。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s-p切口,不切断股直肌反折头,十字切开关节囊,脱位要小心,防止发生病理骨折,彻底清除病灶,髋臼用磨钻尽量磨平,去除骨质不要太多,厚度为0.2 cm。头颈成形:有头残存者,半残端周围切除与颈粗细一致,末端最好修成半圆形或弧形,休整的长度等于或略长于股骨头,最好为3 cm,最后将残端锉平,复位,关节各方向活动功能满意,闭合切口。
术后髋外展30°,内旋5°中立位皮牵引,对于双髋者,一侧完成后,2周后行对侧手术,有8例病人同时手术,术后3日内行骨盆兜包扎,加压止血,防止脱位,3周后床上牵引下屈伸功能练习,开始牵引为小重量,逐渐加大,6周后下地不负重行走,8周后负重行走,术后化疗9~12个月。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优:关节不痛,关节屈曲接近正常,屈曲度80°以上,无跛行,行走正常,下肢缩短小于2 cm,对劳动无影响。良:关节活动较多后出现疼痛,关节屈曲度30°~80°,轻度跛行,短缩2~3 cm,可参加一般的劳动。差:关节活动疼痛,屈曲度30°以下,短缩3 cm以上,严重跛行,可生活自理。无效:与术前相比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本组320侧,随访时间最长14年,最短2年,平均4.7年,优260侧,良38侧,差22侧,优良率93%。保留颈长度2.5~3.0 cm,髋臼破坏不重,优246侧,良20侧,髋臼破坏重,颈长度小于2.5 cm,优14侧,良8侧,差22侧,8侧皮肤切口感染,12侧由于颈病变切除不彻底复发,余均一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3.1 术式比较 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有许多方法,最古老的办法,是关节融合术,虽在增加关节稳定性方面有独到之处,但由于失去了关节的正常活动,给生活带来不便,不被人接受[1]。股骨头颈切除粗隆下截骨术虽然保留了部位关节功能,但患肢短缩,走路跛行,日久出现腰痛,近来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术后出现松动、下沉,补救方法少,年龄大可以,年龄小不宜选用,而且费用昂贵[2]。
颈臼成形术最大的优点是恢复关节活动功能,关节稳定性好,肢体短缩不重,不需矫形,对于短缩2 cm由于骨盆代偿,可解决跛行,而且手术操作简单,无并发症,本组优良率为93%,是简便可行的手术,为骨结核治疗开辟新路。
3.2 术前术后注意的问题
3.2.1 抗结核治疗 术后用药是术前的延续,术后用药达9~12个月以上,尤其是合并其他结核的患者,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可防止复发。
3.2.2 手术时机 一般状态好转,疼痛明显减轻,脓肿不在继续扩大,体温恢复正常,血沉不快,X线前后对比,病变基本稳定,关节结核病灶局阴,死骨分离清楚。
3.2.3 手术操作 术中病灶清除彻底,防止复发,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头颈不要保留太多最宜为3 cm,尤其是对病骨,要全部切除,术毕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化关节腔,杀灭残存的结核菌。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引流48~72 h,对有脓肿的病人,效果好。
3.2.4 术后功能练习 关节活动恢复的多少,常与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有些病人手术做得好,但由于关节长期不活动,结果形成强直或者由于不刻苦,致关节活动度停滞不前,必须强调正确指导及鼓励病人功能练习,如能配合CPM效果更佳,对于中心型脱位,要3个月以后下地活动。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408-1409.
2 赵炬才,张铁良.髋关节外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