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6 浏览次数:839次
作者 单位
万永健 四川省青神县人民医院放射科,620460
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ng cerebral infarction,以下简写为P C I)是指脑梗死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根据“Time is brain”理念,在第一时间发现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时实施治疗干预,对于有效治疗时机的选择和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91例脑梗死确诊病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均为首次发病,且在发病24小时之内入院。其中,男70例,女21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为(61.4±11.83)岁。
1.2 病例分组
根据病情的演变,将91例患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组(进展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分组标准如下:
进展组:发病6小时后未经治疗或经常规治疗病情仍进展,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 I H S S)评分增加3分或以上则诊断为进展性脑梗死,纳入进展组,共46例。
对照组:起病后6小时内病情已达高峰不再进展,按N I H S S评分增加不足3分或降低者,定性为非进展性脑猝死,纳入对照组,共45例。
2 方法
2.1 临床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常规检查、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检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影像学检查(脑C T或MRI)。
(1)既往病史。入院时即采集病人的既往病史资料,包括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心房纤颤史、脑血管疾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
(2)常规检查。主要包括体温、血压等情况。
(3)神经功能评分。对所有入选病例于入院时即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NIHSS评分标准),发病一周内有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4)血液检查。化验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 B 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 P V)、血小板分布宽度(P D W)、凝血酶原时间I N R(P T I N 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纤维蛋白原(F I B)、凝血酶时间(T T)、血钾、肌酐、空腹血糖、甘油三脂(T G)、总胆固醇(T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ApoB/ApoA、血沉(ESR)、血小板聚集率、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5)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查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起始部和锁骨下动脉,分别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管腔直径、仔细观察管壁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有无斑块形成,分析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以沿血管长轴切面斑块最大长度与厚度乘积代表斑块大小)。如发现任何一条管腔狭窄视为管腔狭窄,若同一血管内存在多处斑块或狭窄,分析时仅考虑狭窄最严重的部位。
(6)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在入院时进行脑CT或MRI检查,如无阳性征象,则24小时后复查脑C T或M R I,对进展组患者,当病情进展至高峰时复查脑CT或MRI。
2.2 统计学处理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过S P S 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基本属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I C危险因素分析用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血浆Hcy浓度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饮酒等研究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用Sp e a rman等级相关,取检验水准ɑ=0.05。
3 结果
将9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整体,以P I C为因变量,N I H S S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PLT、MPV、PDW、(PT)INR、APTT、TT、FIB、肌酐、血钾、空腹血糖、T G、T C、L D L-C、H D L-C、Ap oA、Ap oB、Ap o B/A p oA、血沉、血小板聚集率、Hc y和hs-CRP、血管狭窄总数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入选的变量有NI H S S评分、空腹血糖、T G、早期发热和H c y(P<0.05),相关参数如表2;表明这五个因素是P I C的危险因素;另外,数据处理过程还发现,在统计分析时控制其他P I C危险因素后,H c y(同型半胱氨酸)仍与P I C的进展有关,提示H c y是P I 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其具体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2 PIC的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参数
入选因素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2 P
NIHSS评分 0.618 0.137 19.966 0.000
空腹血糖 0.241 0.119 4.095 0.043
TG 0.970 0.459 4.094 0.043
早期发热 0.066 0.026 8.300 0.009
Hcy 0.063 0.022 8.299 0.004
4 讨论
4.1 NIHSS评分
主干血管狭窄造成的脑梗死范围较广,故涉及症状多,特别是肢体运动、感觉及颅神经损害,造成神经功能评分增高,这可能是NIHSS评分高成为PIC危险因素的原因。
4.2 空腹血糖
血糖升高之所以成为P C I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1)高血糖导致脱水,血液浓缩,粘稠度增高,影响脑微循环灌注,引起脑梗死进展;(2)高血糖促进氧化,产生氧自由基,抑制内皮细胞D N A合成,损害内皮屏障,加剧血管通透性,加重半暗带区细胞的酸中毒,造成不可逆损伤。
4.3 TG
甘油三脂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关[3],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引发进展性脑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血液中T G升高是PCI的危险因素之一。
4.4 早期发热
早期发热会使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网状内皮细胞系统被激活,炎性因子表达增强,进一步损害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4],造成脑缺氧加重,梗死面积扩大。
4.5 Hcy
血液中H c y水平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骨架发生变化[5],血管内壁增厚,甚至闭塞,足以单独构成P C I的危险因素。
参 考 文 献
[1] 杨昕.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及降纤抗凝治疗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4年.
[ 2 ]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
[3] 张 艳林,曹勇军,刘春风.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1):55-36.
[4] 舒怀亮.引起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临床分析-附60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1,9(7):101-102.
[5] 何建英,易兴阳,池万章.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1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