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581次
作者:贾颐 刘建军 作者单位:710075陕西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例TIA病人临床资料。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共1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8例,症状发作时间5分钟~1小时,经颈动脉彩超、MRA、CTA及DSA检查可显示大部分病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和)相应责任血管狭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介入手术等治疗,18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2例进展成脑梗死。结论: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症状发作时间界限应改为1小时,应积极进行规范检查及治疗,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病人,应早期行DSA检查,一旦发现责任血管高度狭窄,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全脑血管造影(DSA)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收治TIA病人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8~81岁,平均65岁;入院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高血压15例,吸烟10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15例,慢性心房纤颤3例。 临床症状:颈内动脉系统TIA共12例,主要出现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偏盲、失读、失写及一过性单眼黑矇等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8例,表现发作性眩晕、复视、平衡障碍、构音障碍、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等症状。
症状发作时间:15例<10分钟,5例10~60分钟,平均发作时间<60分钟。
辅助检查:动脉彩超检查20例,粥样斑块形成15例,提示颈内动脉狭窄10例,高度狭窄3例,20例行头颅MRA提示相应部位动脉狭窄10例,CTA检查5例,提示相应动脉狭窄5例,DSA检查10例,8例显示相应部位责任动脉狭窄;7例合并他血管狭窄。20例均查头颅MRI,正常5例,陈旧性腔隙梗死15例。ECG检查:房颤3例,10例提示心肌供血不足。
实验室检查:20例,血脂检查15例增高;血凝指标检查20例,纤维蛋白原增高1例,其余各项均正常;同型半胱氨酸增高5例。
病因治疗:根据各自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治疗,合理控制血压、调控血糖、调节血脂、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戒烟酒等。
药物治疗:①抗血小板治疗:用阿司匹林300mg口服,1次/日,7天后减为0.1g,口服,1次/日,发作考虑为大血管因素者加用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日。②抗凝治疗:症状发作频繁,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2次/日。③扩容治疗: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④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治疗:给予灯盏花素、三七皂苷或前列地尔静滴;尼莫地平20~40mg/次,3次/日。
结 果
20例经上述治疗方案治疗3天后,12例TIA症状完全控制,8例症状仍有发作者中6例行DSA检查6例,4例证实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例再发后症状持续1小时以上,给予溶栓治疗,症状均得到控制。其余2例因拒绝介入检查及手术治疗,渐进展为脑梗死。
讨 论
本组4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均得到控制。危险因素的干预治疗:包括戒烟、禁酒、控制血糖、降血脂、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合理降压等治疗;其中降压治疗若速度过快,血压降得过低,可导致脑缺血加重,可加重症状。本组15例高血压病人,原则上不给予降压治疗,若BP>200/120mmHg,给予缓慢降压,降至160~180/90~100mmHg为宜。TIA是脑梗死的先兆,应给予积极检查,同时进行病因分析,采取恰当有效的治疗,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2(13):2.
2 杨美菊,朱红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中国急救医学,2006, 26(4):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