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608次

作者:李珍珍,韩伟英,陈莲好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东莞 523018)

     【摘要】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18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绝望、依赖及担心愈后等心理障碍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其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的改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智能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行为,促进康复。

【关键词】  颅脑外伤;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颅脑外伤患者突然遭受意外伤害,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创伤,会并发许多心理问题,对其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可缓解其紧张情绪,有助于疾病恢复。我科自2002~2005年对18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2000~2005年住院患者中选择因车祸致伤,经CT证实为脑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90例,男5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6±3)岁,平均住院时间(7±2)周;脑挫裂伤26例,脑内血肿5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对照组90例,男50例,女40例,平均年龄(39±2)岁,平均住院时间(7±3)周;脑挫裂伤25例,脑内血肿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及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详细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并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况从行为及精神状态两方面评估;躯体状况按患者发音、说话速度及咬字清晰度来评估语言障碍;另对患者生活自理程度,对人、地、时、环境的定向能力及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评估。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及躯体状况比较见表1、2。由表1可见,护理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绝望、依赖及担心愈后)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 由表2可见,实验组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的改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智能障碍和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略)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躯体状况比较(略)

  3  心理护理方法及体会      3.1  焦虑恐惧的护理      这类患者对本身疾病愈后不了解,认为引起脑外伤后肯定有后遗症,思想顾虑较重[1]。大量临床观察证明,患者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2]。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再出血都是有益和必要的,并可使患者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护士要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介绍同类手术后患者的信息,能帮助稳定术前患者的情绪。护士应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3.2  忧郁的护理      由于创伤后患者出现身体机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生活习惯改变等,患者处处要受助于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帮助,感觉他们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发生动摇,丧失了个人发展事业的机会,尤其是青壮年患者,肩负着工作、学习和家庭的重担,自尊心强,他们对自己成为患者感到突然,从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一严酷的事实,从而产生悲观、失望、抑郁的情绪,主要表现为少语少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失眠等[3]。护士首先要准确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举止文雅,利用各种方式促使患者倾诉,例如:利用交谈、讲成功病例、提意见等方式,让患者把压抑在内心的想法倾吐出来,以解除患者抑郁情绪,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敢于面对现实。同时妥善安排好患者的休息环境,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防止自伤。      3.3  绝望的护理      部分患者由于脑外伤后出现语言交流障碍,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不了解愈后,容易产生悲观绝望感,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流,可先用书面交流,继而鼓励患者由单音开始多练习发音,同时多听音乐,多与患者对话等,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患者住院后寂寞感增强,我们应经常与其谈心,加强沟通,多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鼓励,避免消极暗示,同时让家属多陪伴患者,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      3.4  依赖的护理      脑外伤后大多数患者受伤比较严重,尤其是神经和感觉运动器官功能降低或障碍,导致感知运动能力和记忆能力下降,对许多事情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加上住院时间长,部分患者家属对其生活过分包办,患者依赖性增强,总是希望从护士或家属那里得到更多的同情、理解和温柔的体贴,希望处处得到照顾和帮助,例如:有些患者能够自己进食,却希望亲人喂食。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理解患者,另一方面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自我护理理念,让他们知道过分依赖,对于患者智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是不利的。鼓励病情较轻者及恢复期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洗脸、刷牙、吃饭等,逐渐解除患者的依赖心理。      3.5  对愈后及今后生活担心的护理      脑外伤的致残率为各种疾病之首,许多患者都为疾病的愈后担忧,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的询问,例如:我的身体能完全恢复吗?我的腿还能走路吗?等等。尤其是老年患者,担心患病时间久了,身体不能完全恢复,生活不能自理,儿女又难免照顾不周,今后生活难以维持。因此要鼓励病友之间相互了解,相互熟悉,让同类病种的康复患者介绍经验,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改善心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请家属多关心患者,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安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4  讨论              颅脑外伤大都是由于车祸导致,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而颅脑外伤后导致的脑组织损害、智力及肢体障碍,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急性脑外伤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而且创伤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居多,大多在事业和家庭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患者心理上高度紧张,加上抢救时各种不良刺激,可能会加重病情,并且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良好的心理护理,可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尽快渡过创伤应急期。.脑外伤是脑神经及组织受损,其病程长,恢复慢,有不少患者不能完全恢复,留下终生残疾,成为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异常的根源,影响着疾病的康复。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施加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绝望、依赖及担心愈后等心理障碍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其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的改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说明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详细地分析,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及良好生活习惯的维持,能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参考文献】    [1] 凡金玲. 150例脑挫裂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 医学文选,1999,18(2):319.

  [2] 申彬,姚茹,曹家月.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99500.

  [3] 倪宝英,朱建英,李冬梅. 电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104例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737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