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9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701次

作者:陈忠仪,余吉,林伟

关键词:  血肿; 脑出血中图分类号:     慢性扩展性血肿(CEICH)临床上少见,多为个例报道,常被误诊为胶质瘤、脑瘤出血、坏死或脑脓肿[1]。1993年5月~2005年5月,本院共收治该病患者9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4.4±3.1)岁((7~45岁),病程50 d~9年。本组患者均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有明显外伤史6例。临床均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无神经系统定位征。手术前误诊为脑脓肿1例,脑瘤出血2例,误诊为脑胶质瘤6例。  1.2  影像学检查CT检查: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8例,形态不规则1例;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2例,等密度1例,低密度3例;周围均有程度不等的低密度水肿带;增强扫描周围呈环状强化8例,不规则强化1例。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仅显示占位性病灶,未发现异常血管改变。1例行MRI检查,T1加权显示病灶周围有圆形低信号带,提示病灶周围有纤维性包膜。病变部位:额叶2例,枕叶2例,顶叶3例,颞叶2例。  1.3  治疗9例均行手术治疗,血肿清除及包膜切除术6例,3例行部分包膜切除术。术中所见:病变附近脑皮层黄染、粘连4例;9例血肿均有厚壁包膜,其中包膜内有血凝块2例,伴有血凝块的陈旧性褐色出血l例,液化的陈旧性褐色出血1例,内有淡黄色液体5例;2例血肿包膜不完整,其中1例有血凝块,l例有陈旧性褐色血性液体伴血凝块。切除包膜均行病理学检查,镜下见包膜分2层,外层为弹性胶原组织,内层为纤维增生肉芽组织及许多毛细血管,多处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包膜内有中等大小动静脉畴形血管,周围脑组织呈胶质增生。病理诊断:CEICH。  1.4  结果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随访半年,均恢复良好,无复发。  2  讨论  2.1  发病部位及影像学检查该病多为个案报道[24]。年轻人多见,好发于顶、颞、枕部的脑白质内。CT检查多为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混杂密度影,呈环状强化,伴有周围水肿。本组9例发生部位与文献报道一致[4]。  2.2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隐匿性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微小动脉瘤及血管淀粉样变性有关。自发性出血或外伤后诱发异常血管出血是形成血肿的主要因素[5]。Steiger在镜检时发现,陈旧性的微小出血和病灶软脑膜下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红细胞通过不正常的血管壁向外反复渗血;由于反复渗血,血肿及其代谢产物不断刺激引起周围脑组织炎症反应,胶质细胞增生,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CEICH的包膜[6]。包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壁脆弱,可以反复出血或渗血,使得血肿逐渐增大,包膜增厚。CEICH隐匿发病或由外伤诱发,本组9例中6例有明显的外伤史。该病进展缓慢,发病初期不引起患者注意,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或出现偏瘫、失语、精神症状或癫间等刺激症状。  2.3  鉴别诊断患者大多无意识障碍,体征少,症状轻,起病时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往往误诊为脑胶质瘤、脑脓肿或脑瘤出血。    CT检查能够确定血肿的部位、大小及出血量。CT的影像学鉴别在于:(l)脑瘤实体性出血,血肿周边可见增强的瘤体肿块;(2)肿瘤中央出血,平扫时出血呈高密度,增强后瘤体呈环状强化或部分强化;(3)出血进入肿瘤原有的坏死腔内,平扫可显示液平面,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体部分强化。但CEICH强化时呈周边环状强化,呈圆形或类圆形,中心往往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且病程较长。    MRI表现:(l)脑肿瘤出血后各期之间信号的演化延迟,与临床过程的相关性,不像脑出血那样明显,脑瘤出血演化过程可延迟几天到几周。(2)肿瘤出血灶内游离稀释的MHB信号先出现在中心部位,而单纯脑内血肿的MHB高信号先出现在周边部位,然后向中心扩延。(3)未被出血侵及的肿瘤实体部分呈长T1低信号与长T2高信号,水肿区亦呈长T1与长T2信号,钆喷替酸葡甲胺(GdDPTA)后瘤体在T1加权像上明显强化而呈短T1高信号,水肿区与出血区不强化,是肿瘤出血的一大特征。

 CEICH与包膜形成期脑脓肿鉴别十分困难,两者CT扫描均可出现环状强化及病灶周围水肿,其水肿均可呈轻、中度。但是动态CT观察可以发现CETCH的CT值改变,而脑脓肿往往有感染来源,如先天性心脏病、中耳炎病史及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表现。MRI对CEICH的诊断优于CT,T1加权像显示病灶中央为均匀性或非均匀性斑片状高信号或等信号影,周围为环状或弧形低信号带,也可为无信号带。T2加权成像时,病灶中心部仍为高信号影,周围为低信号或无信号带。血肿的纤维性包膜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或无信号带是其特征性表现。

  2.4  治疗CEICH为慢性进展性占位性病变,笔者认为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措施:(1)对有包膜的血肿应尽可能开颅行血肿及包膜切除术,并仔细观察病变周围脑组织,如发现畸形血管、微小动脉瘤则一并切除;(2)对切除困难者应用双极电凝电灼可疑病变及包膜,以免术后再出血;(3)单纯血肿穿刺引流易引起复发,对临床症状轻徽,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也可做CT动态观祭。CEICH属良性病变,预后良好。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9月  第40卷第5期陈忠仪等: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9例报告

  参考文献:

  [1]  康勇.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2例报告[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2(4):75.

  [2]  陈世文,周晓平,邓小吾,等.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附3例报告)[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9(1):6970.

  [3]  梁玉敏,包映晖,江基尧.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4(11):11811182.

  [4]  王耀东,王辉.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5,5(3):198199.

  [5]  曾令勇,刘阳,蒋正方.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误诊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 2005,18(10):742.

  [6]  Steiger HJ. Hemorrhage and epilepsy in cerebrovascular malfonnations[J]. Arch Neuro, 1984,41:722724.

  作者单位: 福建省立医院 神经外科,福州  350001

  作者简介: 陈忠仪(1972~),男,医师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