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16 浏览次数:1482次
作者:吕保来,吕继锋,吴爱群,王南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安阳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进行治疗,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月后的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死亡率及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的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出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microinvasive surgery on intracranial hematoma. Methods: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6) and control group (n=46).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to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hil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on the basis of microinvasive surgery. The follow-up was carried out to observe and compare effec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Efficacy after 2 months o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satisfactory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electrolyte imbalance,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hematoma brain hemorrhage is effective, early applica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racranial hematoma;Microinvasive surgery;Cerebral hemorrhage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一个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病情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常常危机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导致这些严重后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脑出血后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血肿产生的占位效应导致的颅内高压和血肿在吸收过程中产生的凝血酶等有害物质是造成的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清除血肿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1]。目前对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除内科保守治疗外,外科手术方法有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锥颅碎吸术等,但是这些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危险性较高,为此人们都在寻求疗效好而创伤小的途径,其中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近年开展的一种新的清除颅内血肿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等特点[2],但是对于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研究较少,并且结果不一,为此本研究对颅内血肿患者46例采用微创清除术,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6月来我院的脑出血患者92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入院时间均为发病后6~48 h,出血量为30~90 mL[出血量按多田氏[3]的血肿计算公式(T=π/6×长径×短径×血肿层数)计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9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19~63岁,平均(52.5±21.5)岁,血肿平均(53.7±16.8)mL,观察组患者46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17~67岁,平均(56.8±19.6)岁,血肿平均(49.6±17.9)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内科治疗: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用20%甘露醇降颅内压治疗(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者用甘油果糖降颅压),控制血压,积极防治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各种并发症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规范化治疗指南》[4]的步骤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CT扫描下,以最大血肿层面的血肿中心为靶点,并用龙胆紫在测出头皮穿刺点进行标记,算出穿刺点与血肿中心的距离,以便选择长度对应的血肿粉碎针。常规消毒铺巾,给予2%利多卡因5 mL作骨膜下浸润麻醉,然后用手电钻动力驱动将粉碎针穿通标记点穿过颅骨送至血肿中心后拔出针芯,用从侧管用注射器进行抽吸,随机有暗红色陈旧性血液流出。当抽吸量达到颅内血肿量的30%左右,停止抽吸,插人针形血肿粉碎器,以冲洗液冲洗血肿,冲洗液经侧管排至颅外,等待排出液变为澄清液后,注入血肿液化剂,夹管保留4 h后开放引流,然后继续重复上述过程,冲洗时必须严格遵循“等量置换”的原则。
1.3 观察指标
Ⅰ: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再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Ⅱ: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21、28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Ⅲ: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疗效的评价标准为:(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91%~100%,病残程度为0级;(2)显着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为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 (4)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或死亡[5]。
1.4 统计学处理
所用数据经过专人校对后输入SPSS11.5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再出血、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死亡率为23.91%,肺部感染率为50.00%,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23.91%,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7.3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再出血,并发症的比较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7、14、21、28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3 治疗2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基本治愈比例为21.74%高于对照组的8.69%,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显着进步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恶化的比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治疗2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脑出血是因为急性期占位效应所产生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压迫周围脑组织, 加上血肿释放的凝血酶,血红蛋白崩解,白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等造成的神经毒性作用,导致相对病死率较高,而且存活的患者后遗症较为严重。因此,国内外多数学者[5-8]认为对中量以上出血患者应在早期清除颅内血肿,以避免血肿压迫脑组织,从而降低急性期的死亡率和恢复期的致残率。但是常用的手术方法如: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锥颅碎吸术等,但是这些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危险性较高,因此最理想的清除血肿方法应该是以最小的手术创伤,尽早地把血肿全部或者部分清除,为此本研究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9,10]。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随访观察发现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为8.69%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患者的23.91%,并且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清除术能明显的降低患者死亡率,降低脑出血的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现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7、14、21、28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清除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而本研究进一步进行随访,2个月后发现察组基本治愈比例为21.74%高于对照组的8.69%,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显着进步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恶化的比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微创清除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脑出血闹血肿患者远期的临床疗效,这是因为微创清除术迅速清除颅内血肿,从而有效解除脑组织受压及颅内高压,明显降低了防止脑水肿,同时因为脑血肿被清除,可以减轻血红蛋白及其崩解产物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有效,安全的方法,并且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等优点,适于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11]。
【参考文献】
1 Huang X, Guo S, Wang W. Effec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and drainage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on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J].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07, 27(1): 101-103.
2 葛海涛, 刘德, 徐长军. 超早期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0,50(34): 86-87.
3 多田明, 久田欣一, 韩木尚, 他.CTにょる脑内血肿量の测定[J]. 脑神经外科, 1981, 9: 251.
4 胡长林, 吕涌涛.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 87.
5 黄文胜.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内科保守治疗对照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 26(5): 609-610.
6 Rabinstein AA, Wijdicks EF. Determinants of outcome in anticoagulation-associated cerebral hematoma requiring emergency evacuation[J]. Arch Neurol, 2007, 64(2): 203-206.
7 程桂玲, 李强, 孙良伟, 等.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8, 16(4): 432-436.
8 杨燕.脑出血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及其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2): 55-56,59.
9 张群.ICU内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4): 41-42.
10 刘明.大剂量尿激酶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339-341.
11 尚进,肖峰,杜静,等.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5): 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