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CT定位3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18  浏览次数:686次

  作者:宋晓青  作者单位:独山县人民医院CT室,贵州 独山 558200

  【关键词】 脑出血;高血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CP定位;老年人

  急性脑出血又称为急性脑血管意外,传统医学称为“中风”。随着CT技术的发展,脑出血的诊断率大大的提高,CT以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也为治疗、手术判断及手术后观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对3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定位后进行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与30例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提高CT定位率,降低老年人脑出血死亡和残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60例,按文献[1]诊断标准诊断。随访分为二组:(1)定位微创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0~65岁。根据多田提出的血肿计算公式,出血量=π/6×最大长径×最大横径×层面。选择脑出血典型病例,出血量壳核出血>30 ml,丘脑出血>10 ml,发病至定位手术时间6~72 h。入院时神经功能积分[1]32~39分。(2)对照保守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1~66岁;出血量也壳核出血>30 ml,丘脑出血>10 ml,入院时神经功能积分[1]31~41分。两组患者均排除了肿瘤出血、外伤性出血及脑疝晚期者。初次扫描时间为发病至CT检查为30 min至24 d,需手术者进行血肿微创点定位,术后CT扫描观察血肿引流情况。

  1.2 检查方法

  1.2.1 CT扫描技术采用GE Luminex全身CT扫描机。以听眦线为基线,扫描10~12层,参数:管电压 120 kV,管电流 80 mA,层厚10 mm,层距10 mm,个别病例用5 mm薄层扫描加密扫描,均为平扫。

  1.2.2 血肿微创点定位

  标志物定位(1)病人剃头,从听眦线向上至颅顶逐层扫描;(2)选出血肿量最大层面,以该层面上血肿层面为穿刺层面;(3)定位物用介入中的导丝剪成每段长度约5 mm的5~10根,平行排列在一小条长约15 cm胶布上,相距5 mm排列(出血病灶小排列5~6根,病灶大可排列10根以上,取异物据异物大小选择1根或1~3根);(4)以选定穿刺层面,把定位针与OM线平行,与矢状线垂直紧贴于离血肿最近一侧,进行此层面扫描;(5)得出的图象可见此最大血肿离颅骨外板最近一侧,颅骨外板下显示一排定位针,选出距血肿中心最短垂直距离的一点定位针影即为穿刺点;(6)用美兰以此点划平行于听眦线的平行线,再以此点划一条垂直于听眦线的矢状线即得出十字相交点,即此点为准确穿刺点。

  2 结果

  2.1 入院初次头颅CT扫描

  出血部位:微创组基底节出血20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1例,其中此类病例合并有破入侧脑室的病例有5例,脑内血肿20~70 ml,平均38.69 ml。保守组基底节出血19例,丘脑出血10例,脑叶出血1例,其中此类病例合并有破入侧脑室的病例有4例,脑内血肿22~68 ml,平均37.09 ml。

  2.2 疗效

  术后1~3 d肌力改善26.67%(830),神志昏迷术次清醒者36.67%(1130)。术后半年随访,基本正常15例,轻残4例,重残3例,残废3例,无变化5例。

  2.3 CT定位成功率

  本组病例30例,CT定位成功率100%。

  2.4 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扫描

  两组患者CT复查指标定位微创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1。表1 两组患者CT复查效果比较(略)

  2.5 术后并发症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略)

  3 讨论

  3.1 本文结果显示:微创组术后CT所见,血肿清除吸收明显,脑部占位征象明显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是一种抢救老年人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脑出血手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止血,而是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减轻继发性脑水肿,防止颅内高压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颅内血肿患者进行CT扫描,外科医师所要手术清除的血肿是全方位、无盲区的,CT可直接显示血肿部位、大小、数量、是否破入脑室及脑移位情况,其中在术后治疗过程中,微创术后患者随时复查,外科医师要根据CT上观察血肿及引流管情况,进行引流管深度的调整及治疗上的改进,体现了CT扫描颅内血肿的必要和重要性。

  老年人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预后较差。主要原因是血肿压迫、推移脑组织,引起急性颅内压升高,而使脑深部结构破坏,特别是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及脑干,引起高热、内分泌功能及循环呼吸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因此,迅速有效地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是治疗老年人脑出血的关键,尤其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能达到目的,其创伤小[2]。故CT对血肿的判断及血肿微创点的定位尤为重要。

  CT有助于脑内血肿微创治疗的定位和选择。是一种安全可行,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为提高CT定位的准确率及保证微创引流手术顺利成功,笔者认为CT医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CT扫描时搬动病人应采取水平位,避免剧烈体位变化,而加重颅内出血。因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多伴有不自主的呼吸运动和烦躁不安,所以要密切注视病人的呼吸通畅,不要过分要求病人的低头,使听眦线为零。因为过分使病人头部过度屈曲,可使呼吸道部分阻塞,易发生憋气,易使已用足量镇静药的病人再次出现烦躁不安反而运动增加[3]。对于浅昏迷或半昏迷烦躁不安的病人体位固定,可让家属单手用拇指和食指张开固定患者的下颌角,使头部不能摆动,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安抚,以便更好进行扫描及血肿定位,获取最清晰的图像和准确地血肿穿刺定位点。(2)微创血肿穿刺术定位后,在所选定位层面上测量已选择定位针影到血肿中心的距离,按CT比例尺换算出的厘米数即为应用穿刺针穿入颅内深度的长度厘米数;手术医师在行微创血肿穿刺术时,穿刺针应沿层面与矢状或冠状面交线进入,以确保穿刺到达血肿中心。(3)CT图象应清晰,尽量显示较大血管的走向与分布和畸形血管,避免增加穿刺治疗时血管损伤,造成新的脑内出血,必要时可用血管造影筛查,或考虑应用CT增强扫描(CTE)。CTE操作简便、快捷,与CT平扫层面和初步定位层面对应好,大血管断面较清晰,可在普通CT上应用,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和单纯高血压脑出血的定位时使用。(4)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1、3、5、7天复查CT,行颅内压监护时,可根据颅内压的变化决定随访CT时间。病情加重时多为继发性出血,应随时复查,了解血肿清除程度和有无继发出血。

  以上说明,老年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进行脑CT扫描,可以大大提高其诊断率,减少误诊的发生,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恰当的手术。CT可显示血肿部位、大小、数量、是否破入侧脑室及脑移位情况,并能动态观察血肿的演变过程,为临床制定方案、观察疗效及估计预后提供了直观依据[4]。因此,对于老年人脑出血患者,应尽早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并可根据CT机临床表现,初步判断及评价估价预后,积极行血肿定位,进行微创引流清除血肿术和其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以及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胡小平,许宏伟,王依宁.微创引流清除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效果评价[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6):76-77.

  [3]顾琴.急诊头部CT检查与相应适应证诊断[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9):1392.

  [4]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1-9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