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双管法治疗硬脑膜下血肿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2-06-07 浏览次数:647次
作者:赖国友,张江,高娟 作者单位:中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中江 618100
【摘要】目的:应用单孔双管法治疗硬脑膜下血肿体会。结果:本组48例,其中47例痊愈。CT显示脑复位良好,因呼吸道感染死亡1例。死亡率2.08 %。长期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单孔双管法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密闭引流下,能随时观测颅压高低;冲洗血肿腔与引流相结合,应用溶纤药物,能彻底清除血肿,避免复发;方法简便,掌握容易。
【关键词】 单孔双管 硬膜下血肿 体会
我院自2000年6月以来应用单孔双管法治疗硬脑膜下血肿48例,手法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45例,女3例。年龄40岁~70岁31例,年龄71岁~90岁17例,平均年龄64.8岁。其中跌伤36例,车祸伤5例,打击伤1例,原因不明6例。病程3 d~21 d 5例,22 d~4 个月 43 例,平均病程63 d。血肿以额顶部为多见。左侧20例,右侧20例,双侧8例。根据CT层面计算,血肿量30 ml~220 ml,平均90.3 ml。CT中线移位<1.0 cm 20例,1.1 cm~1.8 cm 28例,入院时GCS评分,13分~15分31例,9分~12分12例,5分~8分5例,含早期脑疝1例。血压增高11例,正常37例,血肿对侧肢体肌力减退36例,正常12例。
1.2 手术方法
病人仰卧,局麻下,在术侧前额发际缘距矢状线3 cm~4 cm处,纵形切开头皮2.0 cm,局部钻骨孔,充分止血,切开硬脑膜,缓慢放出液化血肿,向血肿腔插入导管,注入生理盐水多次冲洗,尽力排除固态小血块,基本清澈时,从骨孔交叉放入10号~12号硅胶引流管2根,后方达顶结节,前方达额极部,从截创皮下引出,分别接引引流袋及输液器装置,以备冲洗。
1.3 术后处理
平卧,不用脱水剂,置引流管出口高于额平面上方10 cm~15 cm持续引流。观察引流液含血量,随时可开放输液器点滴冲洗。24 h后,从冲洗管注入尿酶10万U,经4 h~6 h溶解残留血快,作常规冲洗。5 d~7 d观察引流液清亮,液柱高度在正常颅压范围,且关闭引流24 h以上,无临床症状,可拔出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48例,其中47例痊愈。CT显示脑复位良好,因呼吸道感染死亡1例。死亡率2.08 %。长期随访,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硬膜下血肿在闭和颅脑伤中约占5 %~6 %,在颅内血肿中约占50 %~60 %,慢性占25 %,双侧者占20 %,[1]传统方法有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血肿包膜切除。额部及顶部分别钻孔引流术,骨锥拧钻清除术[2]及应用YL-1型针穿刺术。临床实践中,作者在上述基础上,改用额部单孔双管法治疗,受到良好效果。术后密闭引流下,能随时观测颅压高低;冲洗血肿腔与引流相结合,应用溶纤药物,能彻底清除血肿,避免复发;在引流液清亮时,常规注入尿激酶,39例均有不同程度残留血肿液排出。本方法简便,掌握容易,减去顶部钻孔,病人头位舒适。但对于急性血肿及脑挫伤肿胀显著者,不适宜。
【参考文献】
[1]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7-160.
[2]邱绪襄. 廖文满. 颅脑损伤 [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