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3-26  浏览次数:640次

  作者:马 怡,朱永平,林 洁  作者单位:(重庆合川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1520)

  【摘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在发病6~12 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剂量100万~200万U,同时给予降颅压、脑细胞保护、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给予降颅压、脑细胞保护、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判定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应用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无溶栓禁忌证的脑梗死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性,对于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关键词】 尿激酶;脑梗死;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urokinase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hemorheolog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hal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in the onset of 6 -12 h, dose of 100 million to 200 million U. Besides, oth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including lower intracranial pressure, brain cells protection, and microcirculation improvement were performe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had only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rheology of patients were measured. Results: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tudy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improvement of rheology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study group (P<0.05). Conclusions: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of urokinas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improve rheology.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Urokinase; Cerebral infarction; Nerve function; Rheology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患者局部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脑组织软化性坏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脑卒中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溶栓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1]。为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8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排除脑出血,有出血倾向或活动性出血、有脑疝形成及昏迷等意识障碍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42~78岁,平均(58.5±8.4)岁,发病时间6~12 h,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5±5.2)分。对照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4~76岁,平均(57.8±8.8)岁,发病时间6~12 h,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8±6.1)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发病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在发病6~12 h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剂量100万~200万U,溶于0.9%氯化钠100 mL,1次/d,30~60 min内静脉滴注,疗程7 d,同时给予20%甘露醇250 mL降颅压,1次/d,应用5~7 d脑细胞保护、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20%甘露醇250 mL降颅压,1次/d,应用5~7 d脑细胞保护、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应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3]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测定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变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变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情况

  3 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由于神经系统的不可再生性,因此该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脑卒中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治疗早期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4-6]。通过早期溶栓治疗,目的在于使阻塞的血管迅速再通,局部脑组织恢复血流供应,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组织的正常功能。

  尿激酶是一种非纤维蛋白选择剂性溶栓剂,能直接激活体内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对早期的新鲜血栓有较好的疗效。有研究表明,脑梗死发病6 h内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7-8]。但由于脑梗死在发病后血栓进展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持续很长时间,加之患者脑组织出现缺血、水肿等病变会使疾病持续发展,因此近年来研究认为对于发病6 h以后的脑梗死患者仍有溶栓治疗的必要[9]。本研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发病时间均为6~12 h。笔者通过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了解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可以反映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发病6~12 h的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血液在血管内也保持着良好的血液流变性。血液流变性异常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9],因此监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可以反映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防止血栓再发。

  综上所述,应用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无溶栓禁忌证的脑梗死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血液流变性,对于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永顺, 刘建青.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尿激酶治疗小灶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3):336-33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 29( 6) : 379-380.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S].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 29( 6) : 381-383.

  4 郭小平.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3(23): 3160-3161.

  5 高亮,王金胜,张小兵,吉宋泉. 尿激酶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48例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14(24):82-83.

  6 李军.溶栓后应用降纤、抗凝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安全性评价[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29(9):1911-1913.

  7 陈其元,严严,王建明.不同时间窗进行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15(5):91-92.

  8 吕小亮, 王旭辉, 舒晓春, 等.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舒血宁对治疗时间窗外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 26(15) : 1185-1186.

  9 苏支政,伍锦旋,王映伙.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疗效判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37-3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