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内镜辅助双管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前瞻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2-02-21  浏览次数:588次

  作者:夏佐清,席瑞军,刘颖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承德

  【关键词】 内镜;慢性硬膜血肿;双管引流;前瞻性

  第一作者:夏佐清(1974),男,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颅脑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钻孔冲洗引流术被认为是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简单而有效的疗法,但血肿复发率高达9.8%~38.0%〔1〕。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较多,而研究表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血肿腔内结构是否存在分隔〔2〕,血肿密度(密度越高复发率越高),脑萎缩程度,引流量(<200 ml/5 d易复发),血肿是否贴近颅底,硬膜下腔积气程度,手术时机,血肿纤维蛋白原抗体含量,血肿液的渗透压等〔3〕。但对术中放置引流管的相应问题与血肿复发关系研究则较少。我科应用前瞻性单盲研究法,对收治的138例CSDH患者术中术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0年3月~2007年3月我科CSDH患者138例,男108例,女30例;年龄43~89(平均66.8)岁。均经头颅CT及MRI扫描证实为单侧CSDH,均位于幕上,血肿量80~160 ml。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语言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及智力障碍等。除外患有血液系统疾病,长期服用抗凝剂,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将入院患者随机分为单管引流组(69例)和双管引流组(69例)。所有患者均在血肿最厚处钻单孔并适当扩大,置管,以无菌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流出清亮液体,插入软性神经内镜,将加入抗生素的林格液袋通过输液器与内镜冲洗通道连接,在电视监视下,通过调整内镜方向从不同角度观察血肿腔,对囊性分隔采用镜端直接穿透,或采用显微活检钳进行穿刺撕开的方法打通;对腔内难以冲掉的新鲜血凝块,监视下予以吸除,对囊壁上的活动性出血予以电凝止血,内镜监视下置管,单管引流组仅将单根引流管放于前额部(仰卧位血肿腔最高点),双管引流组将两根引流管分别放于前额部及后枕部(即仰卧位血肿腔最高点和最低点),引流管血肿腔内长度均为骨孔至血肿腔一端(额端或枕端)距离的1/2,管上近端侧孔要达到骨孔边缘。术后患者去枕仰卧3~5 d,不使用脱水剂,给予适当扩容,并据引流管通畅程度、引流量多少及复查CT情况3~5 d拔管。所有患者拔管前、术后10 d及3月查头颅CT,根据拔管前CT情况来调整体位,通过引流管减少血肿腔内残留的气体及血性液体;由术后10 d(出院前)CT测定硬膜下腔积气、积血体积和同侧硬膜下腔体积并计算两者比例(积血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据术后3月CT了解有无血肿复发。CSDH术后复发诊断标准:术后3月原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再次出现,头颅CT示血肿较术后10 d明显扩大,中线明显移位,血肿腔内重新积血。

  1.3 统计学方法 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精确Fisher检验。

  2 结 果

  单管引流组复发7例(10.1%),双管引流组复发1例(1.4%),两组差异显著(P<0.01);双管组术后硬膜下腔最大宽度(SDSmax)≥1 cm者11例(15.9%)明显少于单管组21例(30.4%);双管组SDSmax≥1 cm且硬膜下腔积血的体积(SDB)占同侧硬膜下腔体积20%以上者为1例(9.1%),而单管组则为11例(52.3%),两者差异显著(均P<0.01)。

  单管组术后SDSmax≥1 cm者,其硬膜下腔积气的体积(SDA)占同侧硬膜下腔体积20%以上者为5例(23.8%);而术后SDSmax<1 cm者,其SDA占同侧硬膜下腔体积20%以上者仅为2例(4%),两者差异显著(P<0.01)。术后SDSmax≥1 cm者其SDB占同侧硬膜下腔体积20%以上者为11例(52.3%);而术后SDSmax<1 cm者其SDB占同侧硬膜下腔体积20%以上者仅为3例(6.2%),两者差异显著(P<0.01)。术中见腔内有分隔者,单管组中9例(13.0%),复发7例(10.1%);双管组中11例(15.9%),复发1例(1.4%),可见应用内镜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腔内有无分隔与血肿复发与否无相关性(P>0.05)。

  3 讨 论

  钻孔引流是目前治疗CSDH较为成熟有效的方法。但术后有些患者表现硬膜下腔积气和血肿复发,成为神经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为寻找血肿复发因素,减少血肿复发率,我们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我院7年内的138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CSDH患者术后血肿复发率与术后10 d同侧SDSmax、SDA、SDB(体积超过同侧硬膜下腔体积20%以上者)发生率和术中放置引流管的情况密切相关。术后同侧SDSmax≥1 cm者较<1 cm者有更高的复发率,SDA体积超过同侧硬膜下腔体积20%以上者、SDB血体积超过同侧硬膜下腔体积20%以上者有更高的复发率,双管引流较单管引流者复发率低。

  研究发现,血肿复发与血肿包膜内外压力梯度失衡有关〔4〕。较多量的SDA、SDB会使血肿腔内压增高,而脱水、脑萎缩、额外的脑脊液外流,可以使血肿腔包膜外压力下降〔5,6〕。因此我们认为术后SDA、SDB会导致血肿包膜内外压力平衡失调,促使硬膜下腔扩大,影响血肿腔内外膜黏连闭合,增加血肿复发率。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由于患者术后常规仰卧,SDA主要集中于额部,将单根引流管头端放于额部可以充分引流气体,缩小硬膜下腔,减少复发。同时我们术中应用神经内镜发现,约有1/3的患者血肿腔内有难以冲掉的新鲜血凝块,血凝块多位于血肿边缘,在血凝块附着处常有血管,清除血凝块后可见活动性出血灶,这可能是术后血肿腔内积血的主要原因,且由于仰卧积血主要集中于枕叶,对于头端放于额部的单根引流管不能很好的将积血引处,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增加血肿复发率;为此,我们利用内镜引导下,于血肿腔的额部(仰卧位最高点)和枕部(仰卧位最低点)分别放置引流管,大大减少了血肿腔积气和积血的量,进而降低术后血肿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Mori K,Macda M.Sur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in 500 consecutive case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surgical outcome,complications,and recurrence rate〔J〕.Neurol Med Chir,2001;41:37181.

  2 付双林,赵景伟,陈 寰,等.神经内窥镜辅助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4):6901.

  3 Oishi M,Toyama M,Tamatani S,et al.Clinical factors of recurrent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J〕.Neurol Med Chir,2001;41:3826.

  4 Nakaguchi H,Tanishima T,Yoshimasu N.Factors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 that influence their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J〕.J Neurosurg,2001;95:25662.

  5 ShiomiN,Sasajima H,Mineura K,et al.Relationship of postoperative residual air and recurrence in chronic subdural hematcma〔J〕.No Shinkei Geka,2001;29:3944.

  6 Kuroki T,Katsume M,Harada N,et al.Strict closedsystem drainage for treating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J〕.Acta Neurochir(Wien),2001;143:1041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