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29 浏览次数:466次
作者:郭防 作者单位: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脑外科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 分, 且伤后昏迷或再昏迷>6 h的颅脑损伤,早期救治效果对伤者的存活、预后起决定性作用。随着亚低温对机体影响认识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也日趋完善,目前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救治的一种重要手段。该方法可明显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本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行亚低温治疗,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2.5岁。GCS评分4~5分29例,6~8分36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1)亚低温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 对冲伤13例,脑挫裂伤伴硬脑膜下血肿10例,硬脑膜外血肿7例,脑干损伤5例。手术15例。GCS评分4~5分11例,6~8分17例。(2)对照组37例,其中男24例,女13例;对冲伤16例,脑挫裂伤伴硬脑膜下血肿 12例,硬脑膜外血肿 9 例,脑干损伤4例。手术21例。GCS评分4~5分17例,6~8分20例。2组年龄、性别比、颅脑损伤情况、GC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床旁监护及连续监测体温(T),心率(HR)、血压(BP)、呼吸(R)、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亚低温组降温方法:患者进入监护室后,行气管切开并用呼吸 机辅助呼吸,静脉持续滴注冬眠肌松合剂(生理盐水500 ml+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卡肌宁400 mg),同时采用水循环式降温毯降温。冬眠肌松合剂用量和速度,根据患者 T、HR、BP、肌张力等调节。直肠温度(RT)降至33℃~35℃。本组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为1~7 d,停止亚低温治疗采用大约每4小时复温1℃的方法,在10~20 h之间将患者RT复至36.5℃~37℃。对照组 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
1.3 监测项目 连续监测2组患者的T、HR、BP、R、P及SpO2。每12小时测定血气、血糖及电解质。
1.4 疗效评价 于治疗后6 个月采用GC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分为5级:Ⅰ级为死亡; Ⅱ级为植物状态生存;Ⅲ级为重残;Ⅳ级为中残;Ⅴ级为良好。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并进行GCS评分。
3 讨论
亚低温治疗作用包括:(1)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2)保护血脑脊液屏障,减轻脑水肿;(3)抑制内源 2组治疗后6个月GCS评分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性毒物产生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4)减少Ca2+ 内流,阻断其对神经元的毒性;(5)减少细胞结构蛋白质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1]。本组资料显示:经亚低温治疗后达Ⅴ级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学者一致认为伤后24 h内降温治疗效果最佳,为达此目的,我们根据病情及受伤时间,对伤后病情重,呼吸功能不稳定或伤后时间较长的患者,采用了冬眠合剂及机械控制通气的方法。在应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时,如治疗方法不当,也可出现并发症,特别是当治疗时间过长或RT <30℃时更易发生。如: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血小板减少,复温后颅内压反跳性增高,血黏度增加,凝血功能障碍,低钾血症,免疫功能受抑制等。但随着复温或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及时纠正,不会对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2]。
总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 朱诚, 卢亦成, 等. 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华创伤杂志,1997,13:1316.
2 只达石,张赛,肖绪林,等.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机理及临床疗效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 17: 31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