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发表时间:2011-11-07 浏览次数:491次
作者:郑玉远 周毅 胡克奇 作者单位:襄樊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襄樊 441021
【关键词】 垂体肿瘤 锁孔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
1 对象与方法
我科2004年5月~2006年9月采用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5例,其中男11例,女34例;年龄24~58岁,平均38岁。病程5个月~3年。头痛36例,视力下降、视野缺损32例,闭经、泌乳或不育22例,肢端肥大面容改变2例,多饮、多尿3例,男性性功能减退4例。MRI示微腺瘤 (<1cm) 7例,大腺瘤 (1~4 cm) 38例。
手术方法:对MRI示等T1、长T2信号,肿瘤质地较软,向鞍上、无鞍旁发展者,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全麻仰卧,头架固定,头向手术对侧旋转 20°~40°后仰10°~15°,沿眉线作弧形切口,内侧至眶上切迹,外侧不出眼眉,牵开皮肤颞肌,左额骨颧突根部钻一孔,形成约2~3 cm骨窗,磨平额部颅底的骨嵴。显微镜下“L” 形切开硬膜,牵向颅底。置入脑压板抬起额叶,切开蛛网膜释放脑脊液,解剖暴露鞍区脑池及重要结构,仔细辨认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电凝肿瘤包膜后切开,行肿瘤囊内切除,再完全切除包膜。注意保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结构关系不能确定时采用脑室镜观察。对MRI示等T1、T2信号,肿瘤质地软韧,向鞍旁发展者,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仰卧,头向对侧旋转30°~45°,皮肤切口在发际内呈弧形由颧弓向前上方止于颞上线,长约5~6cm,皮肤与颞肌一同切开,翻向颅底,暴露颧突,于翼点区蝶骨嵴上钻孔,形成2.0 cm × 2.5 cm骨窗,尽量靠近颅底,磨平蝶骨嵴,“V”形剪开硬膜,吊于颅底,抬起额叶,解剖交叉池、侧裂池、颈动脉池,显露肿瘤及鞍区重要结构,余操作同眶上锁孔入路。
2 结果
11例行眶上锁孔手术,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2例;5例视力障碍病人中,术后改善4例,无变化1例;术后暂时性尿崩4例,治疗2周后均恢复。34例行翼点锁孔入路,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7例;27例视力、视野障碍病人中,术后明显改善24例,无改变3例;22例内分泌异常病人中,术后改善19例;术后暂时性尿崩7例,治疗2周后均恢复。
3 讨论
锁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优点:①手术切口小,软组织剥离面积小,出血明显减少,输血率低。②骨窗更接近颅底,脑组织牵拉损伤轻。③术野小,减少了不必要的脑组织暴露,有利于降低手术感染率和因脑组织干燥等造成的损伤。④手术方法简捷,缩短了手术时间。⑤术后反应小,卧床治疗时间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减少住院费用。⑥不剃发、剃眉,对病人心理影响小。⑦无皮下积液。传统入路常出现皮下积液,严重者需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延长了住院时间。当然,锁孔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骨窗小,术野显露及操作空间有限,对术中大出血等处理较困难。故要求术者必须具有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巧和丰富的显微解剖知识,并根据病人的情况来选择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