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病人留置胃管的改良
发表时间:2011-06-13 浏览次数:536次
作者:胡小萍 作者单位:核工业四一五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 衡阳 421002
【摘要】 对神经外科病人留置胃管过程中胃管的选择、置管方法的改良、胃管留置时间及监测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外科;胃管;插管法,胃肠
由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颅脑损伤以及昏迷等症状的出现,病人不能经口进食。为保证其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防止误吸和及时注入药物,监测胃内变化[1],往往需要安置胃管进行鼻饲食物及药物。留置鼻饲胃管与其他留置管相比,营养的吸收要快15 h以上,而带来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未增加,国内外均认为留置鼻胃管能更快达到护理目的[2]。置胃管过程中的操作十分棘手,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一次成功率,许多护理人员对留置胃管及留置方法进行了改良,本文就目前国内神经外科病人留置胃管的改良作一综述。
1胃管的选择
对清醒及无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用普通胃管置管,可以借助病人的吞咽动作送管,插管成功率极高。但是对于神经外科的昏迷病人,插管时不能主动配合,普通胃管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低,且反复插管刺激,可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增加插管难度[3]。另外还可因插管刺激咽部、食管导致恶心、呕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脑血管病人的危险性,给护理工作带来麻烦和负面影响。因此,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该选择粗细及软硬度合适的胃管[4],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沈发凤等[5]对90例昏迷病人留置胃管进行了观察,选用3种不同的胃管,甲组选用14号十二指肠导管,乙组选用14号硅胶胃管,丙组选用复尔凯胃管(新型胃管)。因新型胃管内含导丝,总插管成功率达100%,显著高于甲乙两组,且置管期可达90~180 d,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2置管方法的改良
2.1昏迷病人未行机械通气者置管法
①侧位拉舌置管法[6]。病人取侧卧位,常规插入胃管12~14 cm,遇有阻力时,助手用舌钳将病人舌体拉出,术者即可顺利插入胃管。此法用于延髓麻痹昏迷(舌、咽神经麻痹)病人,因口咽通道比正常情况下增大,所以胃管插入成功率达100%。②不同体位置管法。对昏迷不能合作的病人,采用侧位置管法[7]。此法可不依赖病人做吞咽动作,而由施术者主动插入,成功率为98.0%。朱玉红等[8]对采用端坐位、半卧位、仰卧位的300例病人进行观察,结果端坐时一次插管成功率较高,且病人反应最轻,需时最短。汪金美[9]认为深昏迷并舌根后坠病人宜采用仰卧位,双肩靠近左侧床沿,头后仰,术者立于病人左侧,左手托起下颌,右手持胃管自口腔插入。③鼻咽喉镜下置管法[10]。此法适用于昏迷、无吞咽反射及不宜搬动头部者。病人去枕平卧,头向后仰,使口、咽、气管基本成一轴线。术者左手拿咽喉镜,直角倾向喉内,助手按常规法将胃管置入相当于鼻尖至耳垂的长度,术者用咽喉镜暴露咽喉部视野,窥见胃管头后用持物钳将胃管送入食管。此法可在鼻咽喉镜直视下,明确胃管是否进入食管。④胃镜引导下置管法[11]。病人取左侧屈膝卧位,术者将盘在口腔内的胃管前端用棉线绑紧,棉线的另一头则绑在胃镜前端,在胃镜冷光源照射下,见病人吸气时立刻进镜使胃管同时进入胃内。然后从胃活检孔道伸入剪线钳,剪断棉线即可。此法可明确胃管是否进入胃内。⑤诱导吞咽置管法[12]。适用于吞咽反射存在意识障碍的病人。病人取平卧位或头高位,操作者两人分站病人两侧,右侧操作者按传统方法将胃管轻插至14~16 cm时停住,待病人不适反应停止后,左侧操作者用棉签(3~4根)蘸水,轻擦病人唇部及舌面,并呼唤病人“喝水”、“吞咽”,见其出现吞咽动作,右侧操作者即将胃管向前推进,送入食管,再轻插至胃部。该法能提高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并降低病人的不良反应。⑥呼气末瞬间置管法[13]。常规置管至会厌部时停顿数秒,仔细观察病人呼吸状态,待病人呼气末,护理人员轻柔而快速沿咽后壁稍加旋转顺势加压,再次以1~2 cm长度插入,胃管置入16~18 cm,用压舌板轻轻下压病人舌根部,证明胃管通过会厌部进入食管,尔后将胃管轻缓置入胃内。在呼气末时病人的声门裂较吸气时窄,声门关闭,声门周围诸肌肉处于收缩状态,气管内气体进入食管,气道压力降低,喉结前移回到原位,减少对食管压力,食管上口松弛,易于胃管置入。
2.2昏迷病人行机械通气者置管法
①导管引导置管法。昏迷病人,同时有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胃管插入常较困难。金葵花等[14]运用右心导管引导插管成功。将引导钢丝置入右心导管内,然后将带有导丝的右心导管送入胃管内直至其远端,导丝、右心导管、胃管从远端到近端依次排列,其远端形成锥形,三者一起从鼻腔内的气管插管插入至贲门处,按右心导管方法先将导丝通过贲门送入胃内,再将右心导管沿导丝送入胃内。该法对食管痉挛或食管粘膜水肿,胃管难以插入的病人安全有效,快速且简单易行,又增加了右心导管的再利用价值。赵禾欣[15]采用引导管为小儿气管插管,顺弯屈弧度将引导管向鼻腔内插入15 cm后,旋转180°角,再继续推进8~10 cm,此时引导管插入成功。将表面涂有石蜡油的胃管,再经引导管导入胃中,胃管置入的长度为45~55 cm,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将引导管旋转180°,一手持胃管向胃内轻送,另一手顺势退出引导管,再固定胃管。此法成功率达100%。此法适用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病人。②抬起下颌关节置管法[16]。此法适用于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昏迷病人。病人取仰卧位,抬高床头20~30°,一名护士托起两侧下颌关节向前上用力托起,另一名护士左手持胃管,右手持胃管前端,由病人一侧鼻孔插入。操作者插管时阻力较小,继续插至45~55 cm,固定胃管。该法插管时间短,病人不良反应轻,成功率高。③气管切开病人置管法。苏素[17]、王春芝等[18]采用此法为气管切开病人插管取得满意效果。病人平卧,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当胃管置入感到阻力增加时,由辅助人员拔出气管套管0.5~1.0 cm,操作者将胃管顺势往下插入,待胃管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辅助人员再将气管套管返回原位,继续将胃管置入至50~65 cm处确认胃管插至胃内,固定胃管。④连插法置管法[19]。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通气管和气管插管略移向口腔一侧,由一人固定,放松气管插管气囊。将带有导丝的鼻胃管自一侧鼻孔插入,如能顺利插入,则不必用“连插法”;若受阻,稍用力后胃管自口腔中滑出,立即采用连插法技术,即从口腔中拉出胃管45~55 cm,然后将胃管自口腔插入至胃。再从鼻腔拉出返折在咽喉部的多余胃管,抽出导丝。此法适用于气管插管病人的胃管置入,避免多次插管的痛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2.3清醒病人置管法
①双枕垫头快速置管法[20]。将双枕置于病人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常规法置胃管通过鼻腔,双手交替快速插管,同时双手向同一方向稍做捻转,以增加胃管韧性,使管端沿着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成功率为94.7%。此法减轻了插胃管时对咽喉部的刺激,并且节省人力和术者体力,尤其躁动病人,能使其头部固定。但脑干损伤病人禁止采用此法。②不锈钢螺纹管支撑置管法[21]。将直径为1 mm的胃管插入1根不锈钢螺纹管,螺纹管用直径为0.2 cm的医用不锈钢丝紧密绕制而成。将插入螺纹管的胃管从病人鼻腔轻轻插入,进入14~16 cm时稍停顿,如病人无呼吸困难等现象,则用手轻柔快速地将胃管推至45~55 cm,然后固定胃管,从胃管端轻轻将螺纹管拔出,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再次固定胃管。
3胃管留置时间及监测
胃管留置后胃内一次持续留置时间目前各类护理书籍界定差异较大,长者31 d,短者7 d。神经外科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病人等经常需保持静卧,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在胃管插入过程中容易引起恶心、呛咳,且恶心和呛咳都会使病人的颅内压增高,甚至会加重病人的病情,因此插胃管对病人来说是一种不良刺激,短时间内更换胃管无疑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加重了经济负担。王越野等[22]研究了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硅胶胃管胃内一次持续留置时间,发现胃内置管一次持续时间长达30 d,取病人胃管外口、咽部、剑突部、内口等部位胃液进行细菌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所有胃管无变硬及老化。车杰等[23]同样进行了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的研究,认为最适宜时间是21~30 d。留置胃管后要判断胃管位置是否正确置入胃内,有无打折等,国内一般通过操作人员的主观判断,国外则是根据胃内容物的pH值及胆红素浓度作为参考,必要时进行X线检查[24,25]。危重病人在留置胃管后,要监测胃内容物的变化,但是回输胃内容物容易造成胃管堵塞,污染病人的供食系统;丢弃胃内容物又容易造成机体水、电解质失衡。Metheny等[26]比较了两组ICU病人,回输组与丢弃组的病人在体重、电解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该结果可为护理人员在护理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时提供依据。在不同情况下,胃管留置时间不同,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留置胃管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以免不必要的后果发生。
4结语
神经外科病人胃管置入是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采纳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胃管置入的一次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究竟如何置管,应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胃管及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留置胃管及置管方法将会有进一步的改进,这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彭寅旭,葛永敏.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护理[J]. 临床医学,2000,20(2):63.
[2]Neumann D A, Delegge M H. Gastric versus smallbowel tube feeding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efficacy[J]. Crit Care Med, 2002,30(7):1436.
[3]陈丽芳. 对危重病人胃管插入的探讨[J]. 实用护理杂志,1994,10(3):2.
[4]王霞,王红美. 改良胃管的临床应用观察[J]. 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31.
[5]沈发凤,杨晓瑛. 新型胃管的临床应用与观察[J]. 现代护理,2002,8(8):616.
[6]徐亚金. 舌后坠病人插胃管方法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308.
[7]刘亚红. 侧位置管法的初探[J]. 护士进修杂志,1997,12(2):46.
[8]朱玉红,白清芬. 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临床观察[J]. 护理研究,2000,14(2):81.
[9]汪金美. 也谈深昏迷并舌根后坠病人插胃管法[J]. 山西护理杂志,1999,13(1):41.
[10]唐飞. 喉镜明视下插管在昏迷病人中的应用[J]. 实用护理杂志,1996,12(5):201.
[11]宋丽娟. 1例昏迷患者在胃镜引导下插胃管的体会[J]. 现代护理,2001,7(6): 62.
[12]吴惠芬. 诱导吞咽插胃管法在意识障碍病人中应用与探讨[J]. 现代护理,2002,8(9):720.
[13]苏小娟,高红. 45例外科昏迷患者胃管置入的护理体会[J]. 武警医学,2002,13(3):177.
[14]金葵花,赵品婷. 右心导管引导法插胃管1例报告[J]. 现代护理,2002,8(6):481.
[15]赵禾欣. 气管导管引导插胃管的临床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593.
[16]邱功青,霍展祥. 抬起下颌关节置胃管的方法[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775.
[17]苏素. 气管切开病人胃管置入的改进[J]. 护理学杂志,2000,15(1):61.
[18]王春芝,陈茂君,徐永华. 气管切开伴意识障碍病人的胃管安置[J].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4.
[19]王仙琼,晏小颖,顾爱莲,等. 连插法插鼻胃管技术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50.
[20]张金华. 双枕垫头快速插胃管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 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36.
[21]李国华,张妙莲. 一种改进的下鼻饲管的方法[J]. 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72.
[22]王越野,谭笑红. 胃管胃内留置时间的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4):10.
[23]车杰,周玉红,黄友,等. 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的研究[J]. 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08.
[24]Metheny N A, Stewart B J. pH and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in feeding tube aspirates as predictors of tube placement[J]. Nurs Res, 1999,48(4):189.
[25]Booker K J, Niedringhaus L. Comparison of 2 methods of managing gastric residual volumes from feeding tubes[J]. Am J Crit Care, 2000,9(5):318.
[26]Metheny N A, Smith B J. Development of a reliable and valid bedside test for bilirubin and its utility for improving prediction of feeding tube location[J]. Nurs Res, 2000,49(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