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术前双侧瞳孔散大52例手术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4-07 浏览次数:415次
作者:苗红星 作者单位:邹平县人民医院,山东 邹平 256200
【摘要】 目的:双侧瞳孔散大病人手术疗效分析。方法: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标准大骨瓣开颅39例,坏死脑组织清除41例,单纯颅内血肿清除13例,双侧开颅者19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6例,36例去骨瓣减压,其中双侧去骨瓣9例。气管切开术40例,术后34例行正规亚低温治疗。结果:术后半年依GOS预后评定:恢复良好4例(7.69%),中残6例(11.54%),重残7例(13.46%),植物生存3例(5.77%),死亡32例,病死率为61.53%;其中术中死亡5例。结论: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损伤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我们应当在综合分析瞳孔散大原因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抢救治疗。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双侧瞳孔散大 救治
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人是神经外科常见危重急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双侧瞳孔散大的颅脑损伤病人59例,其中手术治疗52例,本文将其救治经验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37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2.5:1。年龄最小出生后43 d,最大76岁,平均39.5岁。
1.2 致伤原因
以道路交通事故伤最多共31例,占59.6%,其余依次为坠落伤和跌伤18例(占34.6%),打击伤3例(占4.3%)。
1.3 伤情判断
按GCS评分对52例病人作伤情判定,其中GCS 5分~8分36例(69.23%),3分~5分16例(30.77%),属重型颅脑损伤,52例病人双侧瞳孔均散大,直径>4 cm,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13例出现呼吸循环紊乱。合并身体其他部位损伤11例(21.15%),其中四肢骨折9例,胸部外伤7例,腹部脏器损伤4例。CT表现:52例病人头部CT扫描显示,单纯颅内血肿13例(25.00%),伴有脑挫裂伤41例(78.85%),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23.08%)。
1.4 治疗方法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标准大骨瓣开颅39例,坏死脑组织清除41例,单纯颅内血肿清除13例,双侧开颅者19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6例,36例去骨瓣减压,其中双侧去骨瓣9例。气管切开术40例,术后34例行正规亚低温治疗。
2 结果
术后半年依GOS预后评定:恢复良好4例(7.69%),中残6例(11.54%),重残7例(13.46%),植物生存3例(5.77%),死亡32例,病死率为61.53%;其中术中死亡5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损伤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颅脑损伤双侧瞳孔散大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需紧急处理。损伤后双侧瞳孔散大病死率为64.3%~78%[1,2],而本组死亡率约62.69%,其原因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1)对重型颅脑损伤重视程度的提高:神经外科在我国发展至今,在临床救治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颅脑损伤占大多数的基层医院,重型颅脑损伤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患者大多数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本组病人均在入院后1 h~2 h时内开颅,除3例急性脑膨出患者在术中死亡外,其余患者手术治疗均有效,尤其是1 h内开颅手术者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加强对脑疝病人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进行医院多方协作,以达到及早手术,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所在。(2)颅脑损伤后双侧瞳孔散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常见的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双侧小脑幕切迹疝外,还有动眼神经及脑干动眼神经核的损伤,创伤性休克以及胸肺损伤后缺氧也可致双侧瞳孔散大,本组合并胸部损伤7例中5例伴有血气胸,术前缺氧症状明显,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血压的基础上,快速静脉注射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即刻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同时胸腔闭式引流术。(3)各种监护、检测及治疗设备的发展:神经外科在我国发展至今,大多数医院都建有专业的重症监护室,设备齐全,特别是颅内压的监测,在许多基层医院都得到应用,对于病情的发展变化能及时处理。亚低温已证实具有脑保护作用[3],亚低温治疗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4)临床医生救治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颅脑损伤常伴有其它部位器官的损伤,尤其是伴胸肺或腹腔内脏器官的损伤,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病人常掩盖了休克的临床症状,往往延误治疗,而颅脑手术中失血,加重休克的发展,病人死亡率较高。因此,神经外科医生应具有相当丰富的救治经验,术前诊断及综合处理体现神经外科病人救治成功率的高低。随着我国对神经外科专业的重视,及专业医师的正规化培训,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治疗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颅脑损伤中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人是相当危重的,我们应当在综合分析瞳孔散大原因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抢救治疗。决不能轻易放弃每一个有抢救机会的患者,即使术前频临死亡的病人,经过积极全力救治,也有部分患者得到有价值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敬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2.
[2] Gelpke GJ.J Neurosurg,1983,59:745.
[3]江基尧,于明琨,朱 诚,等.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