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抽吸、手掌持续压迫治疗小儿头皮血肿103例
发表时间:2011-04-14 浏览次数:1161次
作者:朱明亮,严振球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69医院 神经外科,湖南 衡阳 421002
【关键词】 头皮血肿;穿刺
2001年1月—2005年1月,我科行穿刺抽吸、手掌持续压迫血肿区治疗小儿头皮血肿10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58例,女45例,年龄1 d~14岁,平均3.6岁,新生儿12例,婴幼儿43例,学龄前儿童31例,学龄儿童17例。产伤12 例,自行摔伤54例,高处坠落伤18例,车祸19例。合并颅骨骨折43例,合并脑内损伤26例。头皮下血肿13例,帽状腱膜下血肿49例,骨膜下血肿41例。
12 治疗方法 新生儿若头皮血肿大,失血性贫血明显,尽量先输血纠正,伤后6~10 d 用手触及头皮血肿液波感明显后,常规消毒,助手固定头部,选择血肿最低位置,避开主要头皮动脉,持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10~60 ml 1次性配药注射器,用带侧孔12号穿刺针于头皮呈约45°角斜行穿入血肿腔,缓慢抽尽腔内积血,血肿量大、范围广的头皮血肿需用手掌自血肿周边向穿点轻轻挤压以利积血抽吸干净,拔出针头,用聚维酮碘棉签消毒后,头皮穿刺点用消毒干棉签压住后整个手掌压迫血肿区15~20 min(确定血肿腔无再出血)。治疗后不包扎,不用抗生素。3~6 d 后复查若有血肿残余再同法治疗。合并颅骨及颅内损伤病儿常规治疗合并伤。
13 结果 全组病儿共抽出陈旧性积血8~150 ml,平均23 ml,1次穿刺抽吸治愈87例,2次穿刺抽吸治愈16例。1~8 d 血肿全部治疗,无血肿复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小儿头皮血肿多因产伤或钝器伤及头皮伤所致,多见于小儿。根据血肿部位可分为头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1]。这一病变的存在,常使头部局部变形,小的头皮血肿1周内可自行吸收。小儿骨膜下血肿多不超过骨缝,因陈旧性血肿的外围和骨膜可增厚或骨化,以致形成骨形囊肿[1,2]。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下层组织疏松,血液易向各方向扩散,甚至充满整个帽状腱膜下层,含血量可达数百毫升,不仅使整个头颅变形,严重时可发生失血性贫血、休克。头皮下血肿因常合并头皮挫伤,有发生血肿腔感染可能。故头皮血肿一经确诊,1周后若血肿不能自行吸收均应行外科干预治疗。头皮血肿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和血肿切开置管引流是经典的手术方法。局部加压包扎方式有绷带包扎、石膏帽包扎及加压帽包扎[3]。包扎过松起不到止血目的,血肿复发率高,过紧可引起头皮血供障碍甚至头皮坏死,顶部头皮水肿;若包扎后透气性、散热性差,易致头皮瘙痒不适、疼痛,头皮感染,且早期不易发觉。临床可表现为,小儿常哭闹。血肿切开置管引流,虽疗效可靠,但手术给患者增添痛苦,增加感染机会。现有学者行抽吸后血肿腔内注射过氧化氢溶液治疗头皮血肿最少需2次头皮血肿腔抽吸[4],增加了患儿痛苦。本组操作方法简便,创伤小,小儿痛苦小、哭闹时间短,术后不包扎便于观察。穿刺针头改用带侧孔12号穿刺针,针头为尖端,而非斜面,穿刺时头皮损伤小减少了继发出血机会,手掌压迫可由家人完成,主要为穿刺点的压迫,术后无需其他处理。本组103例病儿需再次穿刺抽吸术治愈者仅16例,无1例患儿行血肿切开引流术,100%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治愈时间短。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08-309.
[2] 段华汛.婴儿头皮血肿早期骨化1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7,23(1):25.
[3] 范汉杰,李志伟.介绍一种新的头皮加压帽[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 8:63.
[4] 龚年春,罗才奎,余小祥.腔内注射过氧化氢溶液治疗头皮血肿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0,17(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