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8例

发表时间:2010-11-17  浏览次数:400次

  作者:孙京和,李相龙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医院神经外科,吉林延吉133000

  【关键词】 面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减压术,外科

  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多为搏动性责任血管压迫相应颅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所致,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延边大学医院自2002年4月至2006年10月间采用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了8例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男、女患者各为4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为54岁;病程为l~10年,平均为6年.8例中面肌痉挛为5例,其中左侧为1例,右侧为4例;三叉神经痛为3例,其中右侧Ⅰ,Ⅱ支为2例,左侧Ⅱ支为1例.本组患者术前均接受过药物、针灸或封闭等治疗,未见好转,亦均行磁共振检查,排除肿瘤等原发性病因.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上身抬高15°,头部下垂15°固定.行全身麻醉,取耳后发际内斜切口,长度约为6.0~7.0cm,按层切开,暴露乳突及枕骨,于乳突后钻孔并扩大,暴露部分横窦及乙状窦边缘,形成大小为2cm×2cm的骨窗.弧形剪开硬脑膜并翻向乙状窦,缓慢放出脑脊液行颅内减压,待小脑半球塌陷后,用固定式脑牵开器将小脑向内侧牵拉,在手术显微镜下缓慢吸除脑脊液.充分显露桥小脑角区,给三叉神经痛患者充分打开蛛网膜下腔,暴露面听神经,如有岩静脉影响三叉神经REZ的显露,可给予电凝切断,游离三叉神经REZ可见压迫 此处的责任血管,松解蛛网膜小梁与神经及血管的粘连,抬起责任血管可见神经根部血管压迹,确认血管与神经REZ之间游离充分后,插入大小合适的Teflon垫片.对于面肌痉挛患者,从后颅窝底面轻抬起小脑,锐性剪开小脑延髓池,沿后组颅神经向前抬起Luschka孔脉络丛上方的小脑绒球小结叶,在听神经的腹外侧显露面神经REZ,游离松解后找到责任血管并插入Teflon垫片.

  1.3 结果 责任血管为单支者为7例,双支者为1例;均为动脉.术后症状完全消失者为7例,明显减轻者为1例,经短期卡马西平治疗后未见复发.本组术后未见脑干及颅神经功能障碍病例,且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2 讨论

  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早期药物及封闭等治疗虽短期有效,但易复发.采用MVD可从解决病因入手,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1~3] .行MVD前必须先行头部磁共振检查,以排除肿瘤及脱髓鞘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MVD可减少手术损伤,保留相应颅神经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1] .术中牵拉过度可导致脑干、小脑及颅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应待小脑充分塌陷后探查颅神经REZ,并尽可能在脑棉保护下应用显微吸引器,以代替脑压板,可短暂使用窄脑压板间隙性牵拉,并注意脑压板的牵拉方向应与颅神经长轴方向垂直,以避免对颅神经的纵向牵拉 [2,3] .显微镜下探查到神经根出脑干处时应仔细寻找压迫颅神经REZ的责任血管,其特征是与神经REZ紧密接触,游离后可见神经根部失色,并有明显的血管压迹凹痕.责任血管多数为单支,亦可为双支或多支,故术中应仔细寻找责任血管,并对压迫点进行有效减压,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4,5] .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 [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54.

  [2] 赵卫国,沈建康,濮春华,等.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J]. 中华医学杂志 ,200l,8l(18):1121.

  [3] Mc Laughlin MR,Jannetta PJ,Clyde BL,et al..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of cranialnerves:lessons learned after4400operations[J].J Neurosurg,1999,90(1):1.

  [4] 朱军,赵卫国.颅神经病变的磁共振成像新进展[J].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2,29(5):391.

  [5] 段德义,陈剑,王狲,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0,5(4):20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