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侧脑室引流辅以尿激酶治疗中重度脑室内出血58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93次

作者:陈方树,邢波

【关键词】  脑室    2002年7月~2005年2月,笔者采用侧脑室引流辅以尿激酶侧脑室内注入纤溶治疗脑室内出血58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女33例;年龄32~82岁,平均60岁。主要临床表现:有高血压病史42例,外伤3例。昏迷41例(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3分4例,4~5分7例,6~8分30例),偏瘫35例。本组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原发性脑室出血18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4例,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13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3例。其中双侧侧脑室铸形34例,单侧脑室铸形14例,第三和第四脑室铸型32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18例。    1.2  治疗方法  在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的同时,于发病7h内全部行双侧侧脑室额角钻颅穿刺,置入外径3mm多侧孔硅胶管,外接自制一次性无菌三通引流管引流瓶。术后每日将尿激酶1~2万u溶于生理盐水3~5ml,经三通引流管注入脑室,管3~4h后放开引流,每日2次。引流管外口高于脑室水平7~20cm,一般引流2~7天。复查头颅CT脑室积血明显减少或基本消失后夹闭引流管24h,若无颅内压增高症状,证明脑脊液循环通畅,拔除脑室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58例每日脑室外引流量在100~400ml之间,大部分术后2~7天复查头颅CT显示脑室积血基本清除,10例第三和第四脑室铸型者7~10天清除。2周后颅脑CT显示脑室积血均消失。26例昏迷者逐渐清醒。3例在术后2天内死亡,3例术后1周内死亡,4例术后2周内死亡。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分标准,于病程30天后评定疗效。基本痊愈15例(26%),显著进步20例(34%),进步9例(16%),无变化4例(7%),死亡10例(17%),总有效率83%。

    3  讨论

    脑室内出血治疗包括内科治疗,脑室穿刺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按国内分类属Ⅰ级的病人(即轻度脑室出血患者)内科治疗效果显著。对于Ⅱ、Ⅲ级(中重度脑室出血患者),由于发病急,进展快,血凝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后致急性颅内压升高,可引起脑疝,单纯内科治疗,病死率高。因此,快速清除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是抢救脑室内出血患者的关键。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创伤大,效果不肯定,年老体弱患者亦不能耐受大手术,单纯钻孔脑室引流常因血块阻塞而致引流失败。而辅以尿激酶脑室内纤溶,既可尽快溶解血块,又可保证引流通畅,使血肿尽早清除,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可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对脑组织压迫,同时减轻对脑血管刺激,防止血管痉挛,以争取时间,增加治愈机会。通过本组实践,笔者认为此法:(1)适合Ⅱ级病人,尤其对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原发性脑室出血病人最为适用;(2)重度脑室出血的Ⅲ级病人同样有效,能明显降低死亡率,但致残率高。本疗法应注意:(1)行双侧穿刺引流,保证引流通畅;(2)穿刺及注药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漏液和逆流;(3)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4)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5)加强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防止并发症;(6)定期复查CT,了解血块溶解程度,尽早拔管。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