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附34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3-26  浏览次数:533次

    作者:吴刚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汕头 515041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血管母细胞瘤病人的病历资料。肿瘤位于小脑半球27例,脑干区3例,幕上4例。囊性结节样肿瘤31例,实性肿瘤3例。家族性发病3例,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复发性2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采用神经导航辅助手术10例,锁孔显微手术1例。 结果 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重残1例,死亡1例。随访2~10年,2例肿瘤全切除后分别于术后1年、6年复发。 结论 CT、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神经导航对减少术中出血及完整切除瘤结节有较好作用。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较佳方案。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2000年7月~2007年5月,我院共对34例血管母细胞瘤病例行显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21例,女13例;年龄8~67岁,平均37岁。血红蛋白>16 g/L 4例。von Hippel-Lindau (VHL) 综合征3例,两姐妹及姐姐的女儿先后发病,先证者为妹妹。头痛、头晕21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16例,呕吐5例,复视、呛咳、吞咽困难3例,癫(疒间)发作1例,一侧肢体肌力减弱6例;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和视力减退5例。

    1.2    术前检查    均行头颅CT、DSA检查,16例行MR检查,6例行CTA + MRA检查,4例行MRA检查。显示囊性占位31例,实性3例,肿瘤最大直径7~8 cm 2例,5~6 cm 11例,3~4 cm 12例,<3 cm 9例。术前诊断为脑膜瘤2例,囊性胶质瘤2例,动静脉畸形 (AVM) 2例,室管膜瘤1例,其余诊断为本病。

    1.3    治疗    均在全麻插管下手术,采用枕下正中及旁正中切口28例,右枕部锁孔入路手术1例,左颞下入路1例,左额颞顶半弧形切口2例,右顶马蹄形切口1例,右枕顶马蹄形切口1例。2例同时行托氏分流术。10例采用神经导航辅助治疗,6例囊性肿瘤使用CUSA辅助切除肿瘤。囊性伴壁结节者均先切开囊腔,找到瘤结节后,将瘤结节连同部分肿瘤囊壁切除。囊性结节型病人无需术中输血;实性肿瘤病人术中输血400~1 200 ml,平均800 ml。

    2    结    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例。1例实性巨大肿瘤血运丰富,与脑干黏连紧密,分离电凝肿瘤周围血管后全切除,术后遗留轻微脑干功能障碍;1例左颞叶巨大实性肿瘤生长至脑干、丘脑,术中失血2 000ml,病人术后第1天因呼吸衰竭死亡;余病人恢复良好。存活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0年。1例右顶叶实质样肿瘤全切除后1年复发,且范围较前扩大;1例左小脑半球囊性肿瘤全切除后6年在脑干背侧发现复发;余31例无复发。

    3    讨    论 

    3.1    诊断    本组4例血红蛋白明显增高,是因为血管母细胞瘤具有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功能。3例病人为直系亲属关系,最后诊断为VHL病,提示本病有遗传性发病可能。本病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资料。幕下囊结节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点:T1WI显示囊液为等信号或低于脑脊液信号,瘤结节或肿瘤实质部分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显示囊液为高信号,瘤结节或肿瘤实质部分为等信号;增强后瘤结节明显强化。本组26例幕下肿瘤病人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2% (24例),而8例位于幕上及实性病例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仅38% (3例),我们认为原因包括:①肿瘤发病常见于小脑半球、脑干、小脑蚓部和脊髓,因此,位于端脑的肿瘤,特别是囊性结节型,容易误诊为囊性胶质瘤。②儿童发病、位于小脑蚓部的肿瘤易诊断为髓母细胞瘤。③脑干部位实性肿瘤容易与脑膜瘤、室管膜瘤混淆。总的说来,为了提高术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必须行MRI检查,对于难以鉴别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如MRI提示病变中有较多血管流空影,不管部位,均应与本病鉴别。

    3.2    鉴别诊断    ①囊性胶质瘤:其囊液信号在T1WI 上明显高于脑脊液,T2WI 上则低于脑脊液;壁结节较大,基底宽,多不规则,结节内及周围无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时壁结节强化程度不及血管母细胞瘤明显;多发于儿童。而血管母细胞瘤多发于青壮年,囊液在T1WI 中信号略高于脑脊液,稍低于囊性胶质瘤;T2WI中明显高于脑脊液;瘤周无明显水肿。②供血丰富的脑膜瘤:为脑外病变,与硬脑膜广基底连接,可见皮质扣压征和脑膜尾征;T1WI 多为等信号,T2WI 为高信号,多回波扫描信号减低或不进一步升高。而血管母细胞瘤为脑内病变,其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相 (PDWI) 上明显升高,在T2WI多回波扫描中信号逐渐升高。③AVM:多位于大血管供血的皮髓质交界区,因周围脑组织缺血而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无占位效应,常伴出血,可有钙化。而血管母细胞瘤占位效应明显,少有出血,无钙化。

    3.3    治疗    本组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囊结节型肿瘤在吸除囊液后,一般能在囊腔内找到瘤结节,全切除后多能治愈。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囊腔较大、部位较深的肿瘤,在放掉囊液后,有时不容易找到和切除瘤结节,本组对10例该类病人采用神经导航辅助定位,手术中准确定位瘤结节,顺利快速切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减少了肿瘤复发的可能。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术前定性诊断相当重要,因肿瘤内充满血管窦,供血动脉增多、增粗,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剧烈出血,在术野不清的情况下操作,容易损伤肿瘤周围的重要血管、神经而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们体会,手术前后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术前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DSA,以确定肿瘤的供血动脉。②手术准备充分,包括备血、双吸引等。③手术要在充分直视下进下,不要活检或分块切除肿瘤;将肿瘤的供血动脉逐一电灼及剪断,最后再处理引流静脉,一定要遵循先处理动脉后处理静脉的原则。④动脉的切断要靠近肿瘤,否则容易切断该动脉上供应脑干的分支。⑤血管母细胞瘤的供血动脉常来自肿瘤深部和两侧,电凝前用尖镊试阻断血管,证实瘤体无膨胀后再阻断。引流静脉一般较动脉粗大,常位于肿瘤表面,颜色与动脉不易区别,分离时应非常小心。⑥对于瘤体较大、部位较特殊,如脑干区或脊髓肿瘤,可先行介入治疗,待瘤体缩小,手术风险减小时再行开放手术切除。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