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经侧裂岛叶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附23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750次
作者:王克臻,刘日祖,白永连
作者单位:(1.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33;2.大连旅顺口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41;3.庄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庄河116400)
【关键词】 小骨窗;经侧裂;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23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行经侧裂岛叶微创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男16例,女7例;年龄32~73岁,平均51岁。一侧瞳孔散大4例。GCS9~12分15例,6~8分4例,3~5分4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5~8.0h。
本组均行CT检查,示单纯基底核区出血20例,破入脑室3例;血肿位于外囊16例,内囊7例。血肿量30~40ml11例,41~50ml8例,51~60ml4例(表1)。
1.2手术方法全麻下取血肿侧侧裂直切口,骨瓣4cm×4cm,“十”字形切开硬膜,显微镜下剪开侧裂中远端蛛网膜,以脑压板分开额颞叶,达岛叶皮质,于无血管区电凝穿刺抽出少量不凝陈旧血液,略降低颅内压,再次分开脑叶并固定脑压板,保护好侧裂血管及脑组织,分开岛叶0.8~1.2cm,沿穿刺路径达血肿腔,吸除血肿,对活动性出血进行确切止血,血肿吸除80%即可。若血肿破入脑室,则打通血肿腔。术后留置血肿腔引流管,经反复冲洗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残腔贴止血纱布,缝合硬膜,骨瓣复位。
1.3术后处理常规将血压控制在140~150/85~95mmHg,行脱水、抗炎治疗,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及肺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2结果
本组死亡2例,均为内囊出血量>50ml者,其中1例死于脑干衰竭,另1例死于肺内感染合并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存活病人术后随访0.5~1年,预后见表1。
3讨论
本组以外囊出血、血肿量<50ml、超早期手术者效果好。手术体会:①当出血量>50ml,中线移位>1cm时,因骨窗小、脑肿胀而打开侧裂困难,脑牵拉较重,手术操作困难,术后脑水肿重。②出血部位:外囊出血的病人完全康复及优良率高,而内囊出血因神经传导束已被血肿直接损伤,均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病死率和病残率高。③手术时机:因血肿占位效应、毒性作用及脑水肿等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脑继发性损害,多在出血后6h发生,并随时间延长加重,故手术应在发病6h内进行。
我们体会,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清除血肿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②手术显微镜的应用,在保证良好照明的基础上,有利于清除血肿腔边缘的血肿,保护血肿壁脑组织,便于直视下对细小的渗血进行止血,从而有助于减少术后血肿的复发。③侧裂为脑的自然间隙,且岛叶皮质与血肿间的距离最短,因此本术式对脑组织损害最小。因无皮质血管损伤,手术时间短,术后脑水肿程度相应较轻,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住院费用相对降低;更重要的是可为病人争取时间,早期进行康复治疗,降低了致残率。
总之,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清除血肿适用于外囊出血、血肿量<50ml、发病时间在6h内的病人;对于血肿量大、发病时间长、中线移位>1cm的病例仍应选择大骨瓣减压,以渡过术后脑水肿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