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09-08-18  浏览次数:578次

     作者:陶孝云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手术室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6~2007年10例脑膜瘤和脑动脉瘤手术中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未发生溶血、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选择合适患者,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安全有效,减少异体输血用量,节省血源及避免输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回收式自体输血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06~2007年间对10例患者应用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输,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32~75岁,其中脑膜瘤8例,脑动脉瘤2例。同期20例病情相似患者(其中男5例,女15例)为对照组,均为脑膜瘤切除术。回输组失血量450~2600 ml,回输量250~1000 ml,对照组失血量400~2500 ml,输库血300~2400 ml。

    1.2方法  使用北京京精设备公司生产的自体3000型血液回收机。采用负压吸引,把患者手术区渗出的血吸入贮血器内,在吸血同时,通过连接在吸血管道上的抗凝药(生理盐水500 ml 中加入肝素钠25000U)注入管内,使抗凝药被滴入吸血管内与回收血液混合,产生抗凝作用。血液在贮血器内经过多层过滤(外层过滤网眼为60 μm),将血液收集在贮血罐内。当出血量达到600~800 ml时,血液再通过回收罐经分离、清洗、净化处理后,细胞碎片、游离血红蛋白及抗凝剂等被分流到废液袋内,而浓缩的血细胞则保留在血袋内。回收的浓缩血细胞在术中或术后直接回输给病人。对照组根据病情术中或术后输异体库存血。

    2  结  果

    两组病人术后均恢复较好。回输组未发生溶血、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在术中未因失血等候血源而延长手术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对照组中3例因备血过多而造成血源浪费;2例因术中大出血备血不及时而延长手术时间近2 h。

    3  讨  论

    血液自体回输可即刻提供与患者安全相容的常温的同型血液,缓解血源紧张,杜绝异体输血后的诸多并发症[1],且无需转运、配型及疾病检测。其中2,3DPG和ATP含量均高于库血[2]。解决了特殊血型(Rh阴性)供血问题、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及对不接受异体输血的宗教信仰者也能接受输血治疗等。自体血液回输不但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还使手术者术中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

    神经外科手术中切开皮肤和缝合切口时的血不宜回输。可用二套吸引装置,避免回输血液污染。在回输血液时,保持输血管通畅,仔细检查有无气泡防止空气栓塞,此并发症罕见但危险。凝血剂使用不当、DIC或大量回输含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过低的血可导致凝血功能紊乱。肿瘤细胞是否会随着回输血进入体内进行种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回收血液时,肝素滴入速度一般保持在1∶5,以保持血液不凝状态。清洗血液时必须用1 500 ml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去除杂质。血液回输袋的红夹子始终保持松开状态,避免血液回收压力大冲破血袋。吸引器的吸力大小与红细胞破坏程度成正比,吸力最好控制在200 mmHg以下,但实际操作中吸力常常达到400~500 mmHg。回输量尽可能<3000 ml,若回输量较大,可适当补充凝血因子、新鲜血浆和血小板。

    近年来研究表明,异体输血诱导的免疫抑制可能是诱发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的丧失,无输血反应,术后并发症少,避免血液浪费,有适应证的神经外科手术可选择性使用。

【参考文献】[1] 王心田,辛惠霞,庄新茂,等.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13.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40~174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