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目反射对面神经麻痹的预后评价
发表时间:2009-08-11 浏览次数:649次
作者:王庆广 朱祖福 韩伯军 韩 峰 刘定华 作者单位: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病因不明,患者因其病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10%~25%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1],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终身伤害。因此,对其损害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价及积极治疗十分重要。现将2006年—2008年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的37 例患者行瞬目反射(BR)检测,探讨其在神经麻痹的预后评价方面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37 例,男19 例,女18 例,年龄16~60 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7 例,右侧20 例。病程3 d内检测9 例(A组),3~10 d检测28 例(B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复查(C组)。
1.2 方法
使用英国牛津公司肌电/诱发电位仪,室温20~25℃,金属屏蔽室内,患者仰卧闭目放松。分别刺激双侧眶上神经,表面电极置于下睑中部记录,参考电极置于眼外眦,超强刺激,重复3~4次,以出现较为清楚的最短潜伏期为宜。
1.3 诊断标准
参考汤晓芙正常值范围[2]。各均值>正常参考值,(±2.5) ms为延长。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法分析,数据用±s表示。
2 结 果
A组(9 例):5 例患侧R1R2健侧R2′(以下简称R1R2 R2′)消失;4 例R1R2R2′延长,异常率100%。B组(28 例):17 例R1R2 R2′消失;11 例R1R2R2′延长,异常率100%。C组(37 例):3 例R1R2R2′消失(2 例为A组中R1R2 R2′消失患者,1 例为B组中R1R2R2′消失患者);4 例R1 R2 R2′延长(2 例为A组中R1 R2 R2′消失患者好转,2 例为B组中R1 R2 R2′消失患者好转),A、B组中仅R1R2 R2′延长者复查均恢复正常。各组潜伏期延长者患侧、健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患侧与健侧BR检测结果比较
3 讨 论
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神经电生理检测,如BR、ENG等能客观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BR是由三叉神经传入,经脑干由面神经传出共同构成的反射弧,包括两个成分即早发反应R1和迟发反应R2,R1被认为是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同侧面神经核之间的一个单突触反射,R2被认为是脑干内三叉神经脊束核和面神经核之间的多突触反射。因此BR对面神经病变来说,可以了解到全部面神经状态,而且R1比R2更直接和可靠。因为R2还受到脑干中间神经元和突触之间延迟等复杂因素的影响[3]。本组患者BR均出现R1R2 R2′消失/延长,符合传出型障碍,诊断面神经损害明确。病程3 d内BR异常率为100%,表明BR是诊断面神经麻痹的敏感指标,且早期使用价值显著。与文献[4]报道一致。治疗3个月后复查时发现R1 R2 R2′消失者预后较差,仅R1 R2 R2′延长者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BR对于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对临床上指导积极治疗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1]王恺,徐丽蓉.Bell′s麻痹:电生理研究及现状[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7,21:137140.
[2]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21122.
[3]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7.
[4]唐冰,姜建东,赵红东,等.面神经麻痹的早期神经肌电图表现[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6,15(6):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