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急性胰腺炎80例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06 浏览次数:879次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iliary acute pancreatitis,BAP)是由胆道结石、炎性反应等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损害,胰液外溢,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形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其中结石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1]。目前临床治疗BAP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其中掌握适合的手术时期是治愈的关键。为此,笔者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方法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8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5~70岁,平均(48.4±6.5)岁,病程为3~120 h,平均(60.8±8.5)h。80例患者中轻症急性胰腺炎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37例。
1.2临床表现及诊断:本组80例患者中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22例,十二指肠严重水肿11例,狭窄7例,胆总管Vater壶腹部结石12例,肝内胆结石13例,胆总管结石9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梗阻6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①上腹部出现持续性疼痛,肩部、胁部以及腰背部放射痛,同时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巩膜有不同程度的黄染;②患者血尿淀粉酶以3~5倍正常值升高;③腹部进行CT、B超检查,显示不同程度胰腺增大现象,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腹腔或胰周积液等。所有患者均符合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2]。
1.3治疗方法:对8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
1.3.1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期行全肠道外营养(TPN)支持治疗和中药治疗方法。对患者禁食后采用TPN给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补充胶体液及晶体液,避免低血容量导致休克;同时抑制胰液分泌,减少患者胃酸分泌,对胃肠进行减压。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腰背部辐射痛等症状的变化,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心电变化、肺动脉楔压以及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数值、血气分析。
1.3.2手术治疗:这是患者治愈的关键环节,通常分为早期手术治疗和择期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是在发病12~120 h内进行的急诊手术治疗,而择期手术是在患者经保守治疗控制病情后21~90 d内行手术治疗[3]。2结果如表1所示,本组采用保守治疗43例,治愈42例,1例死于重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2.32%;手术治疗37例,治愈34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8.10%。行早期急诊手术治疗19例,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死亡率为5.26%;择期手术治疗18例,1例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死于手术后期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1.11%。
3讨论
3.1治疗方法的选择:本组35例患者行保守治疗,4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后2~4 d内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或体征可明显改善,逐渐好转,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对明确存在胆囊或胆管结石患者在21~90 d内择期手术以解除诱因,但本组治疗结果显示选择择期治疗结果无效。43例轻症胰腺中23例经保守治疗后,全部治愈;重症急性胰腺炎37例,20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9例,死亡1例。本组早期急诊手术治疗19例,1例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为5.26%;择期手术治疗24例,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手术后期继发感染,死亡率为8.3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相比保守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情恶化,因此临床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应当选择早期急诊手术解除梗阻,早期引流,才有从根本有效控制病情,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
3.2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虽然手术治疗是治疗BAP的可靠方法,但需要选择适宜的时期行手术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通过对本组8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准确把握患者的手术时期,要从患者表现症状出发,密切观察患者的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发展及体征的变化,配合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增高情况,以及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状况,通过CT或B超影像观察患者内部器官表象特征,包括观察胰腺是否增大或腹腔是否积液等,准确掌控患者的一切特征,确定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总之,临床治疗BAP应当依据患者的病症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时间,结合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经过保守治疗控制病情后选择最佳时间进行手术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马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1,15(30):115.
[2]王建良,孔雷,韩峰,等.104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时机探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10(3):16.
[3]蔡潇然,邓媚英.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时机和方式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1,8(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