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四边法与传统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4-01-20  浏览次数:876次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增多所致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多食、瘦小、畏热、心慌等,有的患者可见脖子粗大、心跳加快、手足发抖、脾气狂暴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甲亢危相、昏厥甚至危及生命。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对人们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1]。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亢有效方法之一,而术式的选择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焦点。对此,笔者通过四边法与传统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原发性甲亢的比较,旨在为临床提高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原发性甲亢患者,男40例,女80例,年龄18~62岁,平均32岁。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病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的患者均符合手术指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在符合手术要求时给予安排手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肩部,使头后仰,以充分显露颈部;头部两侧用小沙袋固定,以防术中头部左右移动污染切口。于距胸锁关节1~1.5 cm处做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分离上下缘皮瓣。将一侧腺体的外侧、上极、下极游离,通过小弯钳于气管前从上到下分离峡部,并沿甲状腺预切线的四周缝扎一圈,与缝扎线的上方楔形切除甲状腺,余留拇指大腺体。处理好后缝合包埋创面,对侧同法切除腺体。术后观察创面有无出血,后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对照组:按传统次切术操作。两组患者术后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复方碘液和抗生素;取头高30°斜坡位2~3 d(全身麻醉患者清醒后再抬高),以利呼吸和切口引流。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任何疾病的理想治疗方法都是病因治疗,但甲亢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故现在的治疗仍然是针对其主要病理征像即高代谢状态、以缓解甲亢复发为目的。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剂和外科手术治疗。随着Perrier2004年在《北美外科临床》杂志所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甲亢通过外科手术的病死率为0,且可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放射性碘及药物长期并发症后,手术成为治疗原发性甲亢的主要方法[2]。

最好的效果、最少的并发症和复发率是外科治疗始终追求的目标,原发性甲亢的手术治疗通过需要遵循这一原则。目前,治疗本病的手术术式有多种,其价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通过大量病例分析发现,全甲状腺切术效果迅速、持久,而甲状腺次全切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甲状腺功能。同时发现在这些研究病例中,只有少部分患者选择全甲状腺切术(均为病情严重的重度甲状腺肿大患者),由此不难看出,甲状腺次全切术仍是大部分患者的选择,因此提高甲状腺次全切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是外科医生必须努力的方向。

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术是按照预切线边切甲状腺边止血,操作时间长,止血难度大,对背侧的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容易造成损伤。加之甲状腺组织血运丰富,且与气管相毗邻,术后容易因手术机械性损伤而引发并发症。四边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要点是在手术时边缝、边扎、边切、边牵,在切除甲状腺前在切线下缘进行一圈的缝扎,且无需分离解剖甲状腺上动脉、上静脉、中静脉、下动脉。术中无需离断颈前肌肉,杜绝了肌肉及腺体创缘的术后渗血及血肿,因此可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量[3]。同时由于出血少,确保了术野的清晰,因而也相应的减少了手术时间。在清晰的术野状态下,对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发生。而传统的术式由于创面出血多,术野不佳,术中常因考虑损伤腺体后壁和神经而致使腺体残留过多而引发复发。从本组研究结果一一印证了以上分析,因此笔者建议使用四边法。

4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8.

[2] 姜 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术式选择与复发关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7):495.

[3] 赵泽福.四边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104例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5,5(2):275.

[收稿日期:2013-07-16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