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833次

在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患者实施微创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医学界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具体临床效果已形成一定的共识[1]。对2010年4 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胃穿孔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腹腔镜胃穿孔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穿孔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31~82岁,平均(62.45±5.3)岁;病程3~48 h,平均21.8 h。治疗组男33例,女11例;年龄32~84岁,平均57.3岁;病程4~47 h,平均22.1 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常规开腹修补术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胃穿孔症状治疗效果、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率尽心观察和统计。

1.3 疗效判定方式:患者在接受治疗后,①症状完全消失,食欲已经恢复,胃酸分泌情况正常,胃镜显示黏膜组织学改变已恢复的治疗效果为显效;②症状减轻程度明显,胃酸分泌基本正常的治疗效果为有效;③病情和检查结果没有改善的治疗效果为无效[2]。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穿孔症状治疗效果: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7%。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肝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6.2±7.1)h和(22.7±6.4)h,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36.2±4.9)h和(13.8±3.6)h,两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9.8±1.8)d和(5.8±1.4)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围手术期并发症:治疗组的4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共有 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4.5%;对照组的4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共有8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18.2%。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在对胃穿孔患者进行治疗方面主要具有如下优点:①该项手术治疗技术只需在患者的腹部作3个长度在 1 cm左右的小切口即可进行全部手术操作,因此手术所产生的创伤相对较小,患者在术后的恢复速度更快;②对于肥胖患者而言,由于腹壁的厚度相对较大,小切口开腹修补术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此时应用该项手术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手术难度显著降低;③在该项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可以避免腹腔脏器与外界进行直接接触,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④受麻醉、视野等多项因素影响,开腹修补术通常情况下难以对盆腔以及肠间等隐匿区域的积液进行清除,而该技术主要具有视野开阔等优点,因此可以将积液彻底清除。

4 参考文献

[1] 任 骏,吴 彪,龚 昭.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2):139.

[2] 朱 健,孙 涛,康培良,等.腹腔镜在胃穿孔诊治中的应用体会[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2):95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