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下浅动脉筋膜皮瓣转位修复腹壁全层缺损
发表时间:2012-07-19 浏览次数:691次
作者:王江华 孙宏斌 梁江春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
【关键词】 膜皮瓣
我院1995年6月成功地运用带腹壁下浅动脉筋膜瓣转位修复一例因肠瘘而致大面积腹壁全层缺损的患者收到良好效果。
1 病例介绍
患者,张某,男24岁。因腹壁挫伤,肠破裂,肠修补术后而致高位小肠瘘93天,在院外治疗后合并大面积缺损,缺损面积8×6cm2,除缺损区域外,其周围呈紫红色,肿胀、质脆。入院后,经过瘘口,创面的精心护理。纠正水盐平衡和低蛋白血证,在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后,行肠切除,肠吻合术,以及带右侧腹壁下浅动脉全层皮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区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说明:①以腹壁下浅动脉为轴血管;②以腹股沟韧带下方2cm与股动脉搏动交点为A点,腋前线与季肋缘的交点为B点,AB为皮瓣设计轴心。
2 讨论
肠瘘为腹部外科较为难治之疾。可发生在肠管的任何部位。发生部位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它可由肠道本身病变或因外伤,手术创造造成严重影响肠道正常功能时,死亡率高。近年由于治疗方法的进展,预后已大为改观。在肠瘘的治疗过程中,保护瘘口周围皮肤也是重点之一。本例患者由于肠瘘发生病史较长,瘘口周围缺乏保护措施。加之营养状况,再生修复功能弱。因此出现腹壁全层大面积缺损,给瘘口的治疗增加难度,若仅行肠切除肠吻合,必然使腹腔与外界相通无法达到手术治疗目的。因此行筋膜皮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成为良好的手术适应症。通过术后26个月的随防患者康复良好,无腹壁疝发生[1-2]。
通过此例患者的治疗,笔者认为此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腹部外科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45
[2] 朱盐,超修.主编现代噗微外科学.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9: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