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片修补在中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12-05-08 浏览次数:604次
作者:王创荣,郑锦鹏 作者单位:广东揭阳,揭阳市锡场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观察网片修补在中老年腹股沟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网片对腹股沟疝腹壁修补。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平均年龄62岁,应用网片修补后经2~3年观察,疗效满意。结论 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后腹壁修补,对中老年患者尤其适用,有利于早期离床活动,减轻术后疼痛,同时减少复发率。
【关键词】 网片,修补腹股沟疝,手术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Bassin介绍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处理术式繁多,但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术后复发,给患者带来更大痛苦,随着科学发展采用替代物修补腹股沟疝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术式无张力,操作简便,无复发。本院自2005年8月-2007年9月采用网片填充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0例经2~3年的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7月-2007年9月经我院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年龄41~83岁(平均62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12.5个月)。
1.2 诊断标准 主要临床表现:病人站立、咳嗽、行走时腹股沟出现一半圆形或椭圆形柔软肿物,平卧时或用手将肿物轻轻推压,肿块可回纳腹腔,肿大者可进入腹股沟突入阴囊内,引起不适及下坠感。
1.3 修补材料 选用单纤维聚丙烯网片。
1.4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位,取患侧切口,常规用2%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然后铺巾,取患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斜向同侧耻骨结节处做一斜形切口长约6~8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后,找到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腹股沟韧带,在腹外斜肌腱膜下面,用刀柄向内外钝性分离,显露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其间切开提睾肌显露疝囊;让患者咳嗽,可见冲击感或隆起即为疝囊 ,用无齿镊子提起疝囊并切开,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手指由囊颈伸入腹腔扪察疝囊与腹腔壁下动脉的关系,以确实是直疝还是斜疝,并由里面可扪察腹股沟管后壁的强度和缺损程度,然后作为选择疝拟修补疗法,分离疝囊直达囊颈用7号丝线在囊颈处做一贯穿缝扎,切除远端多余的疝囊,近端悬吊缝在腹内斜肌内,然后缝合提睾肌及提睾筋膜,充分游离精索将之提出,然后,视腹后壁缺损大小剪一“U”型大小适宜的聚丙烯网片,“U”型网片上缘剪一菱形缺口,将绕过精索相互交叉,并间断缝合1~2针修补内环使之缩小,网片下缘与陷窝韧带,髂耻束及腹股沟韧带外上缘缝合,上缘在腹内斜肌有腹横肌深面,内上缘于联合肌腱做“U”型缝合固定。松紧适宜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皮肤。
2 结果
50例患者经过1周的住院治疗,痊愈出院,2年内未发现有复发者。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疾病,自Bassini介绍修补以来,目前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已有几十种,疝修补术中对疝单作高位结扎和内环口缩小已获得共识[2],但目前传统的疝修补术如Bassini法或Mcvay法等采用加强腹股沟后壁[2]。上述方式存在较大组织张力,且无论加强腹股沟前壁或后壁,都是腱性、肌性、韧带相结合,这些组织血供较差,缺乏弹性、缺损较大,张力亦越大,修补后影响愈合,术后切口由于张力牵拉出现疼痛,术后恢复慢。本组讨论的中老年患者腹壁更薄弱,组织由于长期较大疝囊挤压萎缩严重,缝合时影响其术后恢复,并且文献报道[2]10%~15%,近年来认为腹横筋膜在疝形成机制中有重要作用[1]。在腹外层仍有筋膜,在腹股沟还有不均匀增厚,因在不利因素下发生的变化而变薄松,内环裂隙加宽,容易形成斜疝、直疝。对这类病人,在修补中为不影响其解剖结构,即应用网状补片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与传统方式比较术后并发症显著降低[1]。
单纤维聚丙烯网片(marlex1)相触具有生物化学上的情况,不引起炎症及异物反应,植入后不影响切口愈合,肉芽组织和毛细血管网孔生长,并在4~6周形成强大的结缔组织层,从而防止疝复发。用网状补片,优点无张力,患者疼痛减轻,早期离床活动,与组织相溶性有无排他性反应。
本术式应用网状补片是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一种方式而无张力疝修补将是治疗疝最好的趋势,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之白,余安定,黎永城,等.现代外科治疗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205-208.
2 吴阶平,吴蔚然,吴孟超.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