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根部穿孔手术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6 浏览次数:589次
作者:张方伟,王豫萍 作者单位:四川峨边,峨边县人民医院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阑尾根部穿孔的手术处理。方法 针对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12例阑尾根部穿孔病例行经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和坏死组织,盲肠壁全层间断缝合修补进行分析。结果 12例阑尾根部穿孔手术处理效果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阑尾根部穿孔行经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和坏死组织,盲肠壁全层间断缝合修补是可行的。
【关键词】 阑尾根部穿孔,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切除阑尾是该病治疗的最佳选择。然而部分急性阑尾病人手术中发现是根部坏死穿孔,坏死穿孔甚至累及盲肠壁,盲肠壁水肿严重,常规的阑尾切除方法无法安全处置阑尾根部,一旦处理不妥可能出现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12例阑尾根部穿孔行经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和坏死组织,缺损盲肠肠壁全层间断缝合修补后疗效满意,无1例发生肠瘘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病例中阑尾根部坏死穿孔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0岁。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5例,局限性腹膜炎7例。所有病例穿孔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严重。
1.2 治疗方法
该组病例手术中均行阑尾系膜结扎,经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及坏死组织,以切缘有明显渗血保证切缘血供良好,2-0丝线全层间断缝合修补阑尾根部的盲肠壁。伴局限性腹膜炎者生理盐水局部冲洗,冲洗后大网膜下移覆于修补处,在其附近置一血浆引流管经腹壁戳口引出。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者生理盐水冲洗全腹腔后大网膜下移覆于修补处,在盲肠附近和盆腔分别留置一血浆引流管经腹壁分别戳口引出。术后静滴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抗感染,注意观察引流管引流量和性质。引流量少于24h 10ml拔除盆腔血浆引流管,术后5~7天左右无肠瘘发生,引流物稀薄,24h引流量少于10ml时拔除盲肠附近血浆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未发生肠瘘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切除阑尾是该病治疗的最佳选择。然而部分急性阑尾炎病人由于就诊不及时,本身炎症重且发展快或粪石嵌顿压迫致阑尾坏死穿孔,以致出现急性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部分急性阑尾炎并发根部坏死穿孔,盲肠壁水肿严重,使阑尾根部按常规阑尾切除手术处理困难,一旦处理不当将造成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增加后续治疗难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阑尾根部坏死穿孔往往累及盲肠壁,盲肠壁充血水肿严重,以常规的阑尾切除无法处理坏死穿孔阑尾根部,经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及坏死组织后,肠壁缺损行全层间断缝合加浆肌层缝合时,由于肠壁充血水肿严重,浆肌层缝合极易撕裂肠壁,加重肠壁损伤,增加肠瘘的机会。阑尾根部坏死穿孔手术时经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及全部坏死组织,切缘可见活动性渗血,保证缺损肠壁血运,然后行间断全层缝合修补盲肠壁缺损,局部或全腹腔冲洗后将大网膜下移覆于修补处,一方面减少了术野细菌负荷,另一方面大网膜中的吞噬细胞能杀灭术野细菌,可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有利于肠壁修补处愈合。同时大网膜的包裹吸收作用也有利于控制盲肠附近炎症,减少局部炎性液体积聚,局部放置的血浆引流管能将渗出液及时排出,防止盲肠壁周围感染加重以致肠瘘发生。术后静滴第三代头孢菌素加甲硝唑抗感染也有利于腹腔内及盲肠修补处炎症控制,促进肠壁修补处愈合。 肠瘘的发生高峰期是术后5~7天,阑尾根部穿孔行经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及坏死组织,肠壁缺损修补后是否发生肠瘘取决于局部血运,缝合严密性及感染的控制,保证肠壁血运良好,缝合修补时减少对肠壁组织的切割和撕裂,术中充分冲洗并置管引流,术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都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修补处愈合,而且一旦发生肠瘘时通过引流管也能及时发现,并通过引流促进瘘口的愈合。本组结果表明阑尾根部穿孔行经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及坏死组织,缺损肠壁间断全层缝合修补加局部引流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