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2012-02-27 浏览次数:651次
作者:姚慧,汪宗发,刘子文,陈德林 作者单位:1 四川乐山,乐山军分区第一干休所 2 四川夹江,解放军第42医院
【关键词】 大肠癌,诊断,鉴别诊断
大肠癌(colore carcinoma)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以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发病为多。我国长江下游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地市为大肠癌的高发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31~60岁年龄发病约占75%,且趋向老龄化。以男性发病居多,男女比例为1.65:1。大肠癌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曲、升结肠、盲肠等部位,以直肠部位发生为多。常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大肠腺瘤、大肠慢性炎症、亚硝胺类化合物、放射性损害、原发性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等发病因素密切相关。或与忧思郁怒,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毒邪侵入,下注大肠,凝结成积而发病,临床表现复杂。相关检查繁多,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疗程较长,效果有时不理想。所以,大肠癌诊断主要按病因、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为可靠依据。
1 病因病理
大肠癌病因尚未明确,但其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其病理改变,绝大部分为单个,少数病例同时或先后有一个以上癌肿发生,为原发大肠癌。好发部位为直肠与乙状结肠,约占75%~80%,其次为盲肠及升结肠,再其次为结肠肝曲、降结肠、横结肠及结肠脾曲。
1.1 发病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1)生活方式,如长期饮酒、肥胖、动物脂肪摄入过多,新鲜蔬菜、维生素及硒摄入过少而发病。(2)遗传因素,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2~4倍。(3)大肠腺瘤,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4)大肠慢性炎症,尤其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10倍;其次是血吸虫病,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病、克罗恩病患者发生大肠癌均比同年龄对照人群为高;再其次是慢性结肠炎通过肉芽肿、炎症或假性息肉而发生癌变。(5)其他因素,如亚硝酸类化合物中致癌物,不仅为食管癌、胃癌的重要病因,也为大肠癌的致病因素之一;放射线损害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如子宫颈癌局部放射治疗后,结肠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数倍;原发性与获得性免疫缺陷也与大肠癌发生有关。传统医学认为因忧思郁怒,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毒邪侵入,下注大肠,凝结成积而发病。
1.2 病理改变 大肠癌病理改变包括大体形态分期、病理学分型、转移途径、病理分期、TNM分期[原发肿瘤(T)分期、区域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分期]、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等。(1)大体形态分期,大肠癌大体形态随病期不同而分为早期大肠癌和进展期大肠癌改变。①早期大肠癌,分为息肉隆起型(Ⅰ型)、扁平隆起型(Ⅱ型)、扁平隆起伴溃疡型(Ⅲ型)等3型。②进展期大肠癌,分为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等4型。(2)病理分型,分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小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9种类型。以管状腺癌最为多见,约占67%;鳞癌少见。后者见于直肠与肛门管周围。大多数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病程较长,转移较迟。也有部分癌细胞分化程度低,病程进展快。(3)转移途径,有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癌肿浸润等4大途径。(4)病理分期,DUKES改良分期,A期:大肠癌病灶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B1期:病变侵及固有肌层,无淋巴结转移。B2期:病变穿透固有肌层,累及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C1期: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但肠系膜血管旁淋巴结尚无转移。C2期:肠系膜血管旁淋巴结有转移。D期: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浸润无法切除者。(5)TNM期,1988年国际抗癌联盟对直肠癌的TNM分期。①原发肿瘤(T)分期 Tis:原位癌。T0:临床未发现肿瘤。T1:肿瘤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T2:肿瘤侵犯到肌层或浆膜下。T3:肿瘤侵犯浆膜外、肠腔周围组织和腹膜外。T3a:无瘘管形成。T3b:已有瘘管形成。T4:直肠癌侵犯肠腔邻近组织和器官。TX:原发灶不能确定。②区域淋巴结(N)分期:NO:无淋巴结受侵的征象。N1:受侵的结肠或直肠周围淋巴结少于或等于3个。N2:受侵的结肠或直肠淋巴结多于3个。N3:结肠直肠系膜切缘附近淋巴受侵。N4:区域性淋巴结受侵。NX:淋巴结受侵情况不明。③远处转移(M)分期:MO:无远处转移征象。M1:有远处转移存在。MX:未能确定有无远处转移。(6)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期,PT:原发肿瘤。分期范围与T相同。PN:区域淋巴结和相邻淋巴引流区。分期范围与N相同。PM:远处转移。分期范围与M相同。(7)细胞分化程度, GT1:高度分化。GT2:中度分化。GT3:低分化或未分化。GTX:不能区别分化程度。
2 临床表现
早期大肠癌常无症状,随癌肿增大,不同部位与并发症等出现的症状。
2.1 大肠癌主要症状 包括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有黏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粪便变细;腹痛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或腹部不适或腹胀感;腹部肿块以右腹多见,质硬,呈条索状或结节状;肠梗阻为大肠癌晚期症状,多表现为低位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出现腹胀,腹痛和便秘。完全性肠梗阻时而症状加剧;全身症状为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表现;癌肿转移症状,视转移至部位而出现相应的表现。若癌肿扩散至肠壁或盆腔广泛浸润时,出现腰骶部酸痛,坠胀感。若癌肿浸润腰骶神经丛时,出现腰骶尾部持续性疼痛。癌肿转移至肝、肺、骨时,出现肝、肺、骨相应症状,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直肠前凹结节,癌性腹水,晚期出现黄疸、浮肿、恶病质等。
2.2 不同部位癌肿表现 (1)右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腹胀、腹痛、腹部压痛、腹块、低热、进行性贫血。晚期可有肠穿孔、局限性脓肿等并发症。(2)左侧结肠癌,易发生慢性进行性肠梗阻,患者大多表现顽固性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多。肠梗阻大多发生在乙状结肠下段,易出现呕吐,但呕吐较轻,腹胀、腹痛、腹鸣及肠型、粪块外有鲜血或黏粘液,甚至排出脓液。梗阻近端肠管可持久显著膨胀、缺血、缺氧而形成溃疡,甚至引起穿孔,出现肠道大量出血,腹腔内脓肿形成。(3)直肠癌,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黏液和血,里急后重,排便不净。癌肿蔓延至直肠周围而侵犯骶丛神经时有剧痛;癌肿累及前列腺或膀胱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血尿等症状,可形成通向膀胱或子宫的瘘管。(4)肛管癌,主要表现为便血、疼痛、疼痛于排便时加剧。癌肿侵犯肛门括约肌时,可有便失禁。肛管癌可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
3 相关检查
各种相关检查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肠癌的关键。相关检查包括直肠指诊,内镜检查(如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钡灌肠X线检查、腔内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大便隐血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肠癌相关抗原(CCA)测定,血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测定等检查均可发现大肠癌的异常结果,也是大肠癌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这些检测手段是为大肠癌诊断提供可靠的主要依据。
大肠癌病因病史复杂,临床表现多变,相关检查繁多,必须与下列疾病鉴别。在鉴别下列疾病之前,先明白大肠癌易被误诊与漏诊。
3.1 被误诊漏诊疾病 (1)升结肠癌,被误诊为阑尾脓肿、肠结核、胆道病、原发性肝癌、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肉芽肿等。国内外报道误诊率达40%~60%。(2)直肠癌,更易被误诊为痔疮、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慢性结肠炎等。误诊率高达87.8%。(3)经久不愈的肛瘘,常忽视注意恶变的可能,必须钳取活检有助于诊断。(4)对于慢性经久不愈的肠腔溃疡,也应做活检排除肠道肿瘤,即使病理检查证实为血吸虫病肉芽肿者也需随访观察。(5)女性病例子宫内膜异位于直肠,可出现周期性腹痛、便血,体检时可于直肠阴道隔内扪及肿块,提供详细病史及病理检查可有助于鉴别。
3.2 以下疾病鉴别 (1)阑尾类癌与阑尾炎或Crohn病鉴别:用消化道钡餐造影和S-HT、S-HIAA测定等,可作出鉴别。(2)小肠类癌与小肠其他肿瘤作鉴别:用小肠钡餐造影、小肠镜检查和SHT、SHIAA测定等,可作出鉴别。(3)直肠类癌与直肠腺瘤或腺癌鉴别,用直肠镜检查并取活检有确诊价值。(4)类癌综合征与系统性组织嗜碱细胞增多症鉴别,后者皮肤潮红历时20~30min或更长,常伴有瘙痒和色素荨麻疹,骨髓涂片检查可查到组织嗜碱细胞异常增生。
总之,大肠癌的诊断,只要掌握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大肠癌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在作出诊断之前,必须应与其他疾病鉴别,为大肠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