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炎临诊体会
发表时间:2012-07-11 浏览次数:722次
作者:王雅珍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下管中心卫生院 上虞 312362
【摘要】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病机表现复杂,病变常涉及多个脏腑。临诊可辨证分为;肺肾气阴两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气阴两虚和脾脏气阴两虚四证。
【关键词】 慢性肾炎;益气养阴;麦味地黄汤
以往慢性肾炎多从脾肾阳虚论治,近年来,随着对慢性肾炎诊治的不断深入,气阴两虚证不断出现,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1 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辨证分型
1.1 肺肾气阴两虚证 本证多见于慢性肾炎初期或水肿不甚,水肿消退期。临床表现为疲倦乏力、腰膝酸痛等肾虚症状外,尚有易患感冒或反复外感,经常咽干咽痛,口干喜饮,外感之后尿检异常加重,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疗宜清肺养阴,滋肾利湿。方选麦味地黄汤加忍冬滕、益母草、白茅根等。
1.2 脾肾气阴两虚证 本证临床最为常见,其表现以既有肾阴虚证又有脾气虚见症为特点。多见于慢性肾炎普通型,一般有腰酸腰痛,食后腹胀,乏力,口干口粘,手足心热,尿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治疗益气滋肾,参芪地黄汤加益母草、白茅根等。
1.3 肝肾气阴两虚证 本证多见于慢性肾炎高血压型,临床表现尤以阴虚为突出,疲乏无力,腰膝酸痛,精神不佳,口干喜饮,眩晕,耳鸣,视物昏花,两目干涩,手足心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疗宜益气滋肾养肝,方选参芪归芍地黄汤加益母草、白茅根等。
1.4 脾脏气阴两虚证 本证临床颇为常见,一般水肿多不甚,病情较轻。表现为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口干,口黏,胃纳不佳,食后腹胀,轻度水肿,舌红略胖、苔薄白,脉沉细濡。治宜益脾气合以甘淡平润充养脾阴之品。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2 典型案例
患者,女,23岁。患者在感冒发热后出现血尿,经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肾炎,曾用激素等治疗无效。此后每当感冒后尿蛋白即增至+~++,红细胞+。咽部经常痒痛,伴腰酸痛,纳可,不肿,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咽部充血。先予滋养肺肾、清热解毒之剂,出现大便转溏,腹胀乏力,反复感冒等症。改投健脾利湿药治疗,上症减而咽痛加重,舌嫩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肺肾气阴两虚兼夹风热,拟益气滋肾佐以清解风热,麦味地黄汤加减:麦冬15g,五味子6g,太子参15g,生地15g,丹皮10g,侧柏叶10g,马鞭草30g,桔梗10g,忍冬滕30g,白茅根30g。服药10余剂,咽痛好转,继服上方加减20余剂,咽痛消失,大便转调,余症均减,尿检蛋白-。后以上方调治半年,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