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治疗肛门松弛型直肠全脱垂
发表时间:2011-11-16 浏览次数:467次
作者:汤善国,朱家明,韩爱民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淮安市淮阴医院肛肠科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方法综合性治疗肛门松弛型重度直肠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1)脱垂黏膜柱状结扎。(2)结扎间隙硬化剂点状注射和直肠周围间隙硬化剂注射(即双层注射法)。(3)医用钢丝或可吸收线行肛门环缩术。结果 治疗32例,临床随访无1例复发,无并发症。结论 综合性治疗松弛型直肠全脱垂疗效确切,弥补了单一治疗方法或两种治疗方法容易复发或无效的不足,无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方法虽多,但其损伤较小,缩肛作用肯定。
【关键词】 直肠全脱垂,结扎,注射,缩肛;综合治疗
本科从2003—2008年共收治直肠全脱垂患者32例,运用了结扎、注射、缩肛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是住院病人,男24例,女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岁。其中脱垂长度12cm以上10例,8cm以上16例,5cm以上6例。肛门重度松弛的19例,中度松弛的8例,轻度松弛的5例。其中有11例曾做过肛区间隙注射和3、6、9括约肌缩肛术治疗后很短的时间内而复发。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备医用钢丝一根用于重度患者缩肛之用,备可吸收线一根用于中轻度患者缩肛之用,备硬化剂消痔灵或8%医用明矾液用于注射。
1.2.2 手术方法 在硬膜外麻或骶麻完全后,患者取截石位,肛区常规消毒,并进行脱垂黏膜消毒,置洞巾,在脱垂黏膜之顶端用无齿大直钳沿直肠纵轴钳夹3点位黏膜和少量肌层用圆针和可吸收线于钳下行二针一线贯空穿结扎,并用同样的方法在7点、11点行脱垂黏膜贯穿结扎,完毕后,抽取硬化剂消痔灵或明矾液在结扎间隙的脱垂黏膜下层做点状注射,注射间距1cm,其注射量以黏膜充盈隆起为度,不能过深或过浅,注射完毕后用温盐水湿敷脱垂黏膜并轻轻按摩注射部位,使注射药液均匀分布。再把脱垂的直肠还纳复位,肛区再次消毒,抽取消痔灵,针管套腰穿5号针头在肛区3、6、9点距肛缘0.5~1cm处进针,左手食指进肛内引导,针尖随指腹前行,在齿线上方直肠黏膜下层,食指腹可触及针头的活动,不能穿破黏膜,也不能过深不可及,缓慢前行至直肠6~8cm处停针,开始注射硬化剂,边注射,边退针,边感觉,使注药形成一柱状至齿线处停止注射,用同样的方法注射各点。注射完毕后,在肛区3、6、9、12点距肛缘1.5cm处各切0.5cm的小切口,用中弯血管钳从6点切口的皮下间隙分离,医用钢丝随钳环行进入3、12、9至6点绕肛一周,抽紧打麻花结,肛门直径以食指末节为度,缝合各小切口,肛内塞太宁栓,肛外无菌纱布包扎,术后换药至痊愈。用医用钢丝缩肛是针对肛门重度松弛或原经过其他缩肛术失败或时间不长又松弛复发的患者,而黏膜脱垂必须得到了绝对的控制,否则会有黏膜嵌顿和排便困难的可能。
1.3 疗效评定标准 以临床无脱肛,大便通畅、无直肠黏膜内脱、肛门控制功能正常为痊愈;部分黏膜内脱,未脱肛外,大便正常排出为有效;黏膜脱出肛外肛门松弛为无效。
1.4 结果 32例患者中,26例痊愈,6例有效。
2 讨论
直肠脱垂是肛肠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尤以儿童患病较多,而成人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总以先天之不足,后天失养而致,如先天性肛门分殖畸形,括约功能缺陷,肛周各肌组织松弛,失去上提固定作用,或久病体弱营养不良、消瘦,直肠各间隙脂肪大量消失或缺如,失去对直肠的支撑作用,又很多成年人长期负重、久泻腹内压增高而产生的病理改变即使直肠黏膜与肌层分离,直肠与其周围组织分离而引起直肠全脱垂。其临床分类较多,有轻、中、重之分,亦有Ⅰ度、Ⅱ度、Ⅲ度之说。从临床观察,重度直肠脱垂每伴有不同程度的肛门松弛或伴有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畸形,在治疗上其方法也较多,并有其一定的效果,但有的易复发,如单纯性注射和缩肛复发率明显较高,有的痛苦大费用高恢复慢而呈现临床。如进腹手术,损伤大痛苦也大费用也高,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同时也要进行缩肛术,甚或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排便困难等。
近几年来我们运用祖国医学“涩可固脱”的理论与现代医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脱垂黏膜行柱状结扎的同时,又行结扎间隙的黏膜下与肛周直肠间隙的消痔灵双层注射,在控制黏膜脱垂的基础上又行环状缩肛,通过硬化剂的固涩作用,使各注射部位产生较强的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形成较强的异物纤维化,从而使直肠与直肠两侧的侧韧带粘连固定,直肠与骶前筋膜粘连固定,直肠黏膜与其肌层固定,在控制脱垂的基础上根据肛门的松弛程度选择钢丝或可吸收线的环状缩肛,从而达到共治协同的目的和作用。临床观察损伤小,手术简单,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