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黏膜内脱垂注射治疗所致发热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12-08 浏览次数:433次
作者:程效林,马玉红 作者单位: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肛肠科
【关键词】 庆大霉素
笔者采用甲硝唑、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安痛定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直肠黏膜注射术所致发热,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为直肠黏膜内脱垂消痔灵注射后发热患者,经查体排除躯体其他部位感染所致的发热症状,共28例,均为女性,年龄23~74岁,平均48岁,体温40.8 ℃。随机将2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4例,对照组14例。
1.2 方法 对照组头孢替唑钠1.5 g、甲硝唑250 ml每日2次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如下治疗:甲硝唑50 ml、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 mg、安痛定4 ml每日2次保留灌肠。
1.3 结果 对照组治疗4~7天,发热症状消失,平均5天。治疗组治疗1~5日发热症状消失,平均2天。
2 讨论
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尿潴留、出血、腹胀、腹痛、粪嵌塞、失眠、发热,除发热外,其他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均有良好效果。在治疗术后发热时遇到些困难,个别患者高热数日不退,静点痰热清数日后退热,笔者借鉴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治疗方法,采用此疗法取得显著疗效。
笔者认为针脚感染是造成发热的主要原因,消痔灵致无菌性炎症引发的吸收热是次要原因,引起针脚感染的原因分析如下:(1)肠道清洁差。(2)术前、术后直肠消毒不彻底。(3)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4)术后患者因惧怕排便不敢正常进食,使得肠道内粪团小,对肠道不能形成足够刺激,使肠道蠕动减弱,即使结肠将粪团推进至直肠,由于小的粪团对排便反射器形不成足够刺激以致不能形成排便反射,粪团淤滞在直肠内(粪便干重13为细菌),细菌作用于注射术后的肠壁,出现炎症反应。导致大肠肛门疾病感染的病原菌有两类:一是外源性菌群,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群;二是内源菌群,是以厌氧杆菌属和以需氧肠杆菌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这类菌群均是寄居于大肠的条件致病菌。术中内源菌的污染是导致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甲硝唑对厌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为治疗厌氧菌首选药。庆大霉素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感染。地塞米松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及炎症各期均有强大抑制作用并用于严重感染患者的高热。安痛定为解热镇痛药,诸药联合应用,选药准确,共奏消炎退热之效,标本兼治,加之肠道直接给药,直达病灶,药物生物利用度高,所以取得理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