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重症急性胰腺炎56例治疗经验

发表时间:2011-12-07  浏览次数:411次

  作者:邵锦全,程延东  作者单位:1.广州市花都区胡忠医院 普外科,广东 广州 510800;2.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普外科,广东 广州 510800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手术,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凶险,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医生处理棘手,手术指征和时机的掌握成为进一步提高该病治疗效果的瓶颈。我院自1998年6月-2008年6月共治疗56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均符合1997年全国胰腺炎外科学术会议关于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男45例,女11例,年龄15~69岁,平均43.5岁。发病时间:6 h~3 d,平均1.7 d。发病原因:胆道疾病15例,饮酒13例,暴食14例,高脂血症8例,原因不明6例。保守治疗38例,手术治疗1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肝功能,腹腔穿刺,B超、CT及血生化等检查并注重复查。

  1.2 治疗方法

  1.2.1 非手术治疗 采取综合治疗,包括:①禁食水、胃肠减压;②积极抗休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③联合应用抗生素;④抑制胰腺分泌,包括生长抑素、制酸药物、5?鄄Fu等;⑤肠内外营养支持;⑥激素的使用;⑦监测输液,对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支持治疗;⑧中药的应用,包括大黄、番泄叶等;⑨血液净化。

  1.2.2 手术治疗  急性期手术6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4例,采用切除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腺包膜松解,坏死组织清除,胰周多管引流;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例,采用胆囊造瘘,空肠造瘘,松解胰腺包膜,清除坏死组织,胰周多管引流。2周后手术12例:胆源性胰腺炎1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清除坏死组织,腹腔引流;非胆源性胰腺炎1例,行胆囊切除、清除坏死组织,腹腔脓肿引流术。后期假性胰腺囊肿3例,行囊肿空肠吻合内引流术。

  2 结果

  急诊手术1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2周后死亡。2周后手术1例,术后并发脾静脉破裂出血,4周后死亡。保守治疗4例,患者因病情太重保守治疗无效于1~2周后死亡。其他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本组患者治愈率为89.3%(50/56),其中非手术治愈率为89.5%(34/38),手术治愈率为88.9%(16/18);总死亡率为10.7%(6/56)。随访1个月~8年,3例有假性胰腺囊肿,其余无任何相关不适。

  3 讨论

  对SAP的诊断,除血、尿淀粉酶测定外,更重要的是彩色B超及CT检查,我们认为以下表现有助于SAP的早期诊断:胰腺不同程度的肿大,胰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或低密度的坏死灶。判断胰腺坏死最直接的征象是胰腺暗区缺乏血流或血流严重减少;胰周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液,甚至形成脓肿[1]。

  我们认为SAP的治疗是急性期内先行非手术治疗,待坏死组织发生感染和包裹后再行手术引流。因为急性期手术治疗并不能阻止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发展,却加重机体应激反应,导致炎症反应而加重病情恶化。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后期手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缩短疗程[2]。但过度强调非手术治疗,延误手术时机,将会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高。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早期恰当的非手术治疗,也要合理地把握手术指征、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做到针对不同病例的“个体化治疗”。

  3.1 非手术治疗 近年来由于新型的抗生素和生长抑素等药物出现,使得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治疗上有了更新,绝大多数SAP病例可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而治愈。我们体会非手术治疗应贯穿于整个病程。术前的基础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也为下一步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术后的基础治疗则可阻止各种炎症反应,避免并发症。非手术治疗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常规禁食,胃肠减压,应用H2受体拮抗剂,同时还应用5-Fu抑制胰酶合成,应用奥曲肽抑制胰酶分泌。②早期液体复苏对SAP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SAP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休克、肾衰竭及ARDS等并发症。选用平衡盐液或等渗盐水大量、快速输入。为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渗出,可输入适量胶体溶液。同时应注意输液的监测及器官功能的保护,待血容量补足之后,如果仍有尿少,要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利尿剂。对于尿少难以纠正、血钾浓度>65 mmol/L、全身炎症反应严重者,应给予血液净化。③选用能通过血胰屏障的广谱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部分三代头孢、喹喏酮和甲硝唑等,并且要2~3种联合[3]。内源性感染主要的病原菌为肠源性的革兰阴性杆菌,这是引起SAP感染最主要的因素;外源性感染多为各种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定期进行咽拭子、痰、尿、粪、引流的胆汁、腹腔引流液涂片真菌培养有助于早期诊断[4]。④营养支持:早期给予全肠外营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需要首先建立空肠输入通道,可放置鼻空肠管或术中放置空肠造瘘管。研究已证实经Treitz韧带以下30~40 cm的肠内营养,既有很好的耐受性,又不会进一步加剧胰腺的损伤[5]。⑤应用复方丹参、654-2改善微循环[3],预防血液浓缩,654-2还可以松弛Oddi括约肌。⑥应用糖皮质激素。近年的研究表明SAP的发生与多种炎性介质有关,而核因子-κB(NF-κB)在调控炎性介质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NF-κB的活化可能是SAP重要的细胞内早期事件,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抑制NF-κB活化,增加抑制蛋白IκB表达继而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转录、合成,限制炎症反应。在临床上大剂量激素作为非特异性治疗方法,减轻全身炎性反应起到良好的效果。⑦应用其他药物:昔帕泛、加贝脂、乌司他、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心痛定等)。

  3.2 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 手术一般在第3~4周进行,因为到第3周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界限已经分清,有利于清创,减少出血[6],但应根据轻重缓急区别对待。非手术治疗中出现下列情形者选择手术治疗:(1)胆源性SAP胆道梗阻未解除,有化脓性胆管炎征象或合并肝脓肿者。(2)有胰周感染或腹腔大量积液、腹胀明显者。(3)暴发性胰腺炎。④后期并发症的出现,如胰腺囊肿、消化道出血、肠瘘、肠梗阻等。(5)血、尿淀粉酶持续性升高,说明Oddi括约肌结石嵌顿或炎症水肿不能消退,需要手术解除梗阻。(6)腹部体征经保守治疗不见好转,甚至恶化,出现进行性或持续性肠麻痹。(7)动态CT发现胰腺进行性肿大并坏死,CT上出现“气泡征”;或细针穿刺抽吸物涂片找到细菌者,均可判为坏死感染[7]。感染一旦发生,非手术治疗几无成功可能[8]。

  3.3 手术方法 采用何种手术方式能够达到最佳疗效,目前尚无定论,笔者体会:?譹?訛根据胰腺情况处理:胰腺无坏死、积液、感染,则可仅处理胆道;胰腺存在坏死、积液、感染,则可同时处理胰腺、胆道。?譺?訛胆道的处理包括: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胰腺的处理包括:清除周围积液,清除坏死组织+行双腔管引流。双腔管引流具备以下优点:清除坏死组织、血块、胰液等;冲洗液内加入抗生素,减少胰周感染的可能。?譻?訛空肠造瘘。当肠功能恢复后,尽早使用空肠营养,有利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及各种营养支持治疗。?譼?訛胰腺组织继发感染如胰腺脓肿、腹膜后脓肿时,进行手术引流已达成共识。对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者,早期急诊手术引流减压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但不宜过分强调胰周及腹膜后广泛探查和切除组织[9]。?譽?訛近年有文章提出应用ERCP+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0-11],但是ERCP+EST破坏了Oddi括约肌,引起十二指肠液返流,或破坏胰管,引起胰液排出不畅,另外注射造影剂压力、速度剂量控制稍有不当,都有加重胰腺炎的可能,所以我们不主张首选ERCP+EST。

  【参考文献】

  [1] 王中秋,李维勤,黎介寿.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CT评价与动态观察[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9):566-568.

  [2] 李德宁.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及疗效分析[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5):449-450.

  [3] 任在跃,张盛,刘爱民,等.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23例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2006,35(9):842-843.

  [4] 何跃明,吕新生,艾中立,等.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18(6):327-330.

  [5] 李鸿彬,丁贯一,武丽萍. 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J]. 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4,27(6):34-35.

  [6] 吴育连,董鑫,黄昌拼,等. 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11):686-688.

  [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原则草案[J].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63-964.

  [8]  王春友.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J].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1):12-14

  [9] 王春友.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选择的个体化问题[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6):325-326.

  [10] 李鸿彬,丁贯一,武丽萍. 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J]. 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4,27(6):34-35.

  [11] 陈幼祥,吕农华,徐萍. 内镜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1):43-4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