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148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0-13 浏览次数:422次
作者:王秀生 作者单位:海军后勤学院医院,天津
【关键词】 肛周脓肿,引流,根治术
2002年5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对148例急性发作的肛周脓肿尚未穿孔形成外部瘘口者,利用一次性切开治疗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8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38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4~11 d。其中直肠后间隙脓肿63例,低位肌间脓肿55例,高位肌间脓肿1例,皮下脓肿18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1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采取屈膝侧卧位或截石位,一般患侧向下,常规备皮、铺巾,消毒肛周皮肤,用0.25%布比卡因10 ml 加0.1%肾上腺素0.2 ml 做肛周扇形麻醉[1],脓肿表面用0.2%利多卡因作表面麻醉。满意后,低位肌间脓肿可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实行穿刺,待探清脓液位置后,用手术刀刺入脓腔,然后呈放射状切开脓腔,用止血钳充分扩张脓腔,使脓液排净,用球形探针在手指的指引下,向肛管方向探查,寻找感染的肛隐窝,并将探针穿出肠壁露于肛门外,然后沿探针走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部分括约肌等。遇有脓腔间隔应全部钝性分离,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然后用2%双氧水、0.9%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脓腔,修剪皮缘,使创口引流通畅。若为直肠黏膜下脓肿,可在肛镜直视下用刀尖划破脓肿下缘,使脓液充分流出。若为高位肌间脓肿则找准原发病灶,由原发病灶处插入探针,沿探针纵行切开直肠黏膜及内括约肌,使脓腔引流通畅,脓液排空后,沿皮肤作一放射状引流切口,使引流创面扩大,术后由基底部留置引流纱条。若遇马蹄形脓肿可采用分段切开、留皮桥等方法。检查无误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伤口,压紧,外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固定。
1.3 术后治疗
术后给予甲硝唑、先锋霉素口服消炎,必要时静脉点滴给药,给予双氯芬酸钾口服止痛。术后24 h方可排便。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牛、羊、狗肉等热燥性食物,可适当多食蔬菜、水果,便秘者可服用大黄苏打片、复方芦荟胶囊等缓泻剂,每天便后用硝矾洗剂(芒硝25 g,硼砂15 g,明矾10 g )[2]坐浴20 min,每日换药1次。
2 结 果
本组148例急性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次性切开根治术,全部治愈,术后随访1年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探查内口的准确度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一般浅表脓肿较易诊断,但深部肌间脓肿、直肠后脓肿、黏膜下脓肿因皮肤表面无红肿,要结合穿刺、直肠指诊、肛门镜、B超等检查后确诊,术中一定要耐心、细致地找准内口,否则容易造成假道及内口慢性感染,形成肛瘘。
急性肛周脓肿的传统治疗方法,切开排脓后虽然能暂时减轻患者疼痛,但是原发病灶依然存在,经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使感染灶更加扩散或直接形成陈旧性肛瘘,必须进行第二次手术,造成患者身心痛苦及经济上的双重负担。我院采取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彻底,患者痛苦小,病程短,无复发。
术前慎用抗菌素,术后酌用对肠源性杆菌敏感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甲硝唑及加替沙星等,一般使用3~7 d即可。
【参考文献】
[1]王秀生.内注外切治疗混合痔138例[J].海军医学杂志,2006,27(2):186.
[2]李保娣.肛周瘘管型脓肿切开根治术145例[J].人民军医,1999,47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