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电子胃镜下治疗胃息肉的点滴体会

发表时间:2011-10-18  浏览次数:389次

  作者:郭晓芹  作者单位:甘肃天水,甘肃省慈善总会天水广济医院内镜中心

  【关键词】 电子胃镜,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

  胃肠道息肉是指所有向胃肠道腔内隆起的病变。按所在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小肠息肉和结直肠息肉;按组织学类型可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胃肠道息肉实际上是以直肠息肉为主要发病部位,胃次之,胃息肉好发于胃窦部。胃息肉中75%~90%为增生性胃息肉,其次为腺瘤性息肉,因这两种息肉均有恶变倾向或与胃癌并存而备受重视,尤其是胃腺瘤性息肉被公认为胃癌前期病变。因此在其癌变前将其切除是重要的预防措施。2006年9月15日至今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583例患者中,筛选出上消化道息肉共86例,在行病理检查结果良性后均在胃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的86例患者中,男33例,女53例,男女之比为1:1.6,年龄25~70岁,平均56岁;胃镜下息肉直径0.8cm共26例,1.0~1.6cm共60例。胃贲门部6例,胃底9例,胃体16例,胃角18例,胃窦33例,十二指肠4例,形态呈球形、半球形、乳头状或分叶状等。山田Ⅰ型28例,Ⅱ型47例,亚蒂型1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反酸、厌食、慢性腹痛、腹泻,间歇性大便带血、体重下降等,病程数个月至数年不等。

  1.2 术前准备及操作方法

  (1)术前检查血凝四项、心电图、胸部拍片。(2)术前禁食、水8h以上。(3)术前40min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1mg。(4)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及明显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应在术前积极处理后;病情稳定时方可手术。(5)测T、P、R、BP均正常后在局部麻醉下行胃镜高频电凝息肉一次性切除术。方法分为两种:(1)蒂型、亚蒂型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亚蒂或长蒂型较大息肉高频电凝切除的患者。术前询问患者用药有无过敏史,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口服液10ml约5min后,嘱患者咬好口垫,然后开始进行胃镜检查。检查成功后在胃镜下找到病灶,使之充分暴露,圈套病灶局部给予高频电凝切除部分息肉组织,再用高频混合电流将息肉剩余部分切除;对于圈套切除后残留蒂较长的患者,给予多点式圈套器顶端高频电凝术,术后观察切割创面有无出血;若个别患者有少许渗血时经活检孔局部给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生理盐水20ml”喷洒止血,直视下创面无渗血,抽吸胃内气体,最后用异物钳取出切下组织并送病理可重复检查。 (2)广基息肉电凝术,适用于直径<0.5cm的广基息肉及圈套器无法套切的患者。 术前准备同前 ,胃镜下找到病灶后,充分暴露病变部位,用圈套器顶端部分靠近息肉部位进行电凝,以息肉顶端为主,使电凝部位变白,再在息肉边缘进行电凝使息肉2/3变色,观察创面周围有无黏膜损伤,吸尽胃内气体,退出镜体。此方法用时短,创面无渗血,经观察患者术后无不适。以上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成功治疗各种息肉。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口服保护胃黏膜、抗生素等药物10~15天。术后观察2h,患者未诉不适方可离开医院。嘱患者术后3天内如有严重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立刻到医院就诊;一般术后3个月复查。

  2 随访结果

  86例患者均在胃镜下行高频电凝息肉一次性顺利切除,仅4例出现呛咳、恶心不适,检查完毕后不适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18个月年未见复发,无1例发生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

  3 讨论

  以往由于胃镜多在咽喉部表面麻醉下进行,患者常有咽喉部不适、呛咳、恶心、呕吐等痛苦感,有些患者甚至因为反应强烈而造成咽喉黏膜的擦伤、出血。因此,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及惧怕检查,更不愿接受再次检查。近几年来,随着新型麻醉剂——利多卡因胶浆在胃镜检查中的运用,具有患者自觉检查痛苦小、反应小、缩短了检查时间等特点,使患者愿意接受检查。目前同行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有微波治疗、激光治疗、电切治疗等。我院综合上述治疗方法的优点,采用一器多用的方法成功治疗各种息肉,同时避免了过去传统剖腹手术痛苦、住院时间长、康复慢、费用昂贵的不足。用此技术治疗具有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无需住院,术后康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使患者以最小的痛苦、最低的花费得到最佳的治疗,因此广大患者愿意接受检查治疗。同时对于胃肠道息肉在未发生癌变前,同行们认为采取胃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治疗可作为首选,以减少癌症患病率,增加健康指数,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