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脂肪坏死3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0-09 浏览次数:490次
作者:衡中华,潘玉洁 作者单位:新疆霍城县66团医院外科,新疆 霍城 835200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6~2006年收治的乳腺脂肪坏死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9.3岁,30例(83%)在发现肿块5个月之内就诊,18例(50%)有乳腺创伤病史,36例以乳腺肿块就诊,29例(80.5%)肿块直径小于2.0cm,27例(75.0%)肿块质硬,边缘不清,16例(44.4%)与皮肤粘连,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仅6例(16.7%)乳腺X线诊断为脂肪坏死。术前临床误诊28例(77.8%),其中误诊为乳腺癌21例(58.3%)。36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认真询问与脂肪坏死有关的病史,如外伤、手术及炎症史,加强对脂肪坏死的认识,对本病的诊断极为重要。术中宜做冰冻病理检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腺,脂肪坏死,乳腺肿瘤
乳腺脂肪坏死是乳房创伤后引起的一种良性疾病,少见但甚为重要,因为其临床表现以不规则的乳腺肿块为主征,酷似乳腺癌,极易造成误诊误治,甚至误行乳腺癌根治术[1~3]。我院1996~2006年10年间在乳腺良性疾病住院患者820例中见到乳腺脂肪坏死3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占4.4%。我们对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诊断方法、误诊原因及防治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69岁,中位年龄49.3岁。病程1周~5年,平均3.2个月,30例(83.3%)在5个月之内就诊。与乳腺创伤有关的病史18例(50%),其中外伤史8例(22.2%),手术史4例(11.1%),炎症史6例(16.7%)。
1.2 临床表现 除1例表现为乳腺局部增厚,其余35例以乳腺肿块就诊,发生在左乳19例,右乳17例。肿块直径最小0.5cm,最大10cm,中位平均1.5cm,28例(77.8%)小于2.0cm,其中多发性3例(8.3%)。肿块质地较硬,边缘不清27例(75%),肿块位于皮下表浅部位伴有皮肤粘连16例(44.4%),皮肤发红、瘀血1例。
1.3 辅助检查 本组36例行乳腺X线拍片,其中诊断为癌或可疑癌22例(66.1%),良性病变12例(33.3%),末见异常2例 (5.6%),仅6例(16.7%)诊断为脂肪坏死。近红外扫描8例,5例(62.5%)为癌,3例(37.5%)为良性肿物。
1.4 术前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36例乳腺脂肪坏死术前诊断为乳腺癌21例(58.3%),良性肿块、增生及炎症7例(19.4%),总误诊率77.8%。术前临床诊断为脂肪坏死8例,仅占22.3%。
1.5 治疗及结果 本组36例中,全部病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或区段切除,其中1例因肿块较大(直径10cm),行全乳切除。术中28例做冰冻切片检查,其余在术后做常规病理学切片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临床治愈。
2 讨论
2.1 病因病理 乳腺脂肪坏死是由显性或非显性乳房创伤引起的一种病变。以往的文献报告约50%的患者有乳房创伤史[2]。本组136例中18例(50%)有乳房外伤、手术及炎症等乳房创伤史。本病初期,脂肪坏死组织发硬,尔后液化,形成囊腔,内含油样液体伴有出血、炎症等,此时可以表现为乳腺囊肿、炎性肿块;晚期坏死灶逐渐被分解吸收,纤维化、形成肿块、质硬,边缘不清,易与乳腺癌相混淆。
2.2 发病情况 本病较少见,我院10年间收治36例,占乳腺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的4.4%。乳腺脂肪坏死的实际发病情况可能比此要高,因为病变初期多以乳房局部瘀血、肿胀、炎症等症状在门诊消炎止痛或付诸观察,或因症状轻微未引起注意,直至病变晚期出现肿块,较小而表浅者可能在门诊手术切除,只有当肿块疑似乳腺癌时才入院治疗。
2.3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乳腺脂肪坏死的临床表现和本组资料,以下特点有助于本病的诊断:(1)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本组36例的中位年龄49.3岁,可能与老年患者创伤后组织修复能力较差有关。(2)病期不长,中位3.2个月,83.3%在5个月之内就诊。(3)有明显的外伤、手术及炎症等病史,本组18例占50%。(4)本病临床一般分为腺外和腺内两型。腺外型肿块位于皮下,表浅,常与皮肤粘连,触诊时肿块与腺体关系不大,有经验的医生不难诊断:腺内型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触诊时肿块边界不清,诊断较为困难。(5)乳腺肿块不见增大或逐渐缩小。(6)腋淋巴结多无增大,或有也为非转移性。(7)乳腺X线片肿块阴影位于皮下,与腺体无关,有较为可靠的诊断价值,位于乳腺实质内的肿块阴影较淡或未见肿块阴影,结合病史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病最重要的是应与乳腺癌认真加以鉴别。与脂肪坏死相比较,乳腺癌一般没有于乳腺创伤有关的病史,乳腺肿块不断增大或近来生长加速,肿块可使乳腺皮肤或胸肌受累,腋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较硬,乳腺X线片可见乳腺实质内的不规则致密阴影等。
2.4 误诊原因 尽管术前通过各种检查,除少部分病例可以明确诊断外,大多数被误诊,误诊率可高达82.9%[4]。本组为77.8%,其中58.3%误诊为癌。主要原因为:(1)本病大多数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2)缺少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3)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没有仔细询问和认真分析与本病有关的病史。我院1996~2004年间8年间收治24例,术前确诊4例(16.7%);2005~2006年2年间收治12例,术前确诊3例(25.0%),显然与近年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有关。
乳腺脂肪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病变,效果极佳。本组36例均一次手术治愈。为了避免误诊误治,建议术中做冰冻切片或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1] 张兆祥,顾纪容,黄利鸣等.乳腺脂肪坏死的病理变化及诊断[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5,(6):334-336.
[2] Clarke D,Curtis JL,Martinez A,et al.Fat necrosis of the breast similating recurrent carcinoma after primary radi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early stage breast carcinoma[J].Cancer,1983,52:442-445.
[3] Meyer JE,Silverman P,Gandbhir L.Fat necrosis of the breast[J].Arch surg,1978,113:801-805.
[4] 杨维良,姜学海,徐峰等.乳腺脂肪坏死35例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