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08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1-05-12 浏览次数:494次
作者:苟青 作者单位:(丹棱县人民医院B超室,四川 丹棱 620200)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高频超声;诊断
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应用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8例急性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08例,男性57例,女性51例,年龄5~77岁,平均36.53岁,病程最短8小时,最长3天,临床表现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
仪器和方法:使用Aloka SSD3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患者无特殊准备,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探头先在右下腹在麦氏点周围多方位扫查,直至显示阑尾图像,测量阑尾的长径及厚度,观察阑尾内部结构、回声以及阑尾周围情况,腹腔有无积液及淋巴结肿大。必要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阑尾内部血流信号。
2 结果
根据108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表现大致分为两种类型:(1)阑尾不同程度增粗呈手指状,管壁结构较清楚或模糊不均匀,部分管壁可见不均匀的低回声,黏膜层回声毛糙或厚薄不均、强弱不等呈断续状,管腔不同程度增宽,腔内回声低弱或有点状及斑片状回声,部分阑尾周围有少许液性暗区。(2)阑尾形态不规则或无法辨认,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可见气体强回声及光点分布不均的低回声区。
3 讨论
阑尾炎声像图表现:本组108例阑尾炎的术后病理诊断分为:(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轻度增粗,阑尾壁层次清楚,黏膜层增厚毛糙或有中断,腔内少量积液,可见细小点状回声。(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轮廓尚清楚,肿大明显,壁的层次可分但较模糊,可见不均的低回声,黏膜层回声不均,可呈断续状,腔内积液较多透声差。(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轻度或明显肿大,层次不清,黏膜厚回声不均呈断续状或显示不清,腔内回声低弱,如管壁因坏死穿孔可见回声中断,局部有不规则的暗区。
间接征象:(1)右下腹肠管局部扩张。(2)右下腹肠袢间游离液性暗区。(3)气体多层反射。(4)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阑尾是一细长盲管状器官,近端开口于盲肠根部后内侧壁。由于阑尾的这一解剖特点,导致正常阑尾的超声显示较难。当阑尾发炎时,阑尾充血、肿胀致阑尾增粗,此时超声对阑尾的显示就比较容易。特别是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时,阑尾明显肿胀,黏膜水肿加重,溃疡扩大。浆膜附有较多的纤维素。阑尾腔内积浓,压力不断增高,阑尾周围有炎性渗出物。声像图表现为阑尾明显增大、浆膜回声增强、黏膜毛糙,回声中断明显,阑尾腔内回声低弱有点状及片状回声。坏疽性阑尾炎在穿孔前的回声与化脓性阑尾炎回声相似。而在本组108例急性阑尾炎中,单纯性阑尾炎19例,化脓性阑尾炎74例,坏疽性阑尾炎15例。故笔者认为,典型的阑尾炎声像图,其实就是化脓性阑尾炎的超声改变,虽然可以根据超声图像判断炎症的病变程度,但进行病理分型的价值并不是很大。与单纯性和坏疽性阑尾炎相比,化脓性阑尾炎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更高。而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较少与患者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以及病变仅限于黏膜层和粘膜下层,阑尾轻度肿大,表面渗出物少,易漏诊有关。
此外,由于炎性刺激、炎性渗出、肠麻痹等可导致右下腹局部肠管扩或积液、右下腹肠间散在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多层气体反射等导致阑尾检出困难,易造成漏诊。所以在未探及肿大的阑尾时,应注意间接征象。但仅凭间接征象就诊断急性阑尾炎也易造成误诊,笔者曾遇两例临床疑诊阑尾炎的女性,超声检查右下腹未发现异常阑尾,但肠间有少量游离暗区,在探查右侧附件时发现其回声杂乱,盆腔有积液,术后,一例是右侧卵管妊娠破裂,另一例是右侧卵巢黄体破裂。故笔者认为,当发现右下腹肠管局部扩张、游离不规则液性暗区及气体反射,而未见异常阑尾声像图,但伴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在排除了右输尿管结石、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女性排除妇科疾病后,应高度怀疑有急性阑尾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