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足踝外科的再思考
发表时间:2011-06-22 浏览次数:395次
作者:温建民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北京 100102
【关键词】 足踝外科
读秦泗河“中国足踝外科的现状与发展思考”一文颇有感触,有些观点十分赞同,兹就个人的一些观点阐述如下:
1 足外科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
在我国足踝外科的发展速度慢于其他学科,除了市场推动力不足外,政府不重视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体现在学科建设、制定医疗保障政策、收费标准上存在着偏差,如有些省市目前还将母外翻列为美容整形的范围,不予报销,使很多患者得不到专业治疗。另外,足踝外科因其病变特征及解剖,生物力学等因素,治疗周期长,治疗方案复杂,有些疾病需要的医疗费用较高,还有被医保拒付的风险,临床医生面临经济赔偿和医疗纠纷的风险。因此,使不少中青年医生不愿意干这出力不讨好的学科,而转到别的学科。足踝外科很多外治法需要支具、鞋垫等,而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不予报销的,使得病人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医生也一筹莫展。因此,政府在制定医疗保障政策及医疗价格上要认真听取专家、患者的意见,要开论证会,这样对足踝外科患者才有一个公平的待遇,也能促进学科的发展。要使政府重视,骨科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责无旁贷。建议骨科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积极向各级政府提出建议或议案,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这方面北京母外翻建议案已有成功经验。
2 尽早确立我国足踝外科的诊疗标准
医学不仅与人的身体有关,也涉及到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人种等因素。欧美先进技术、诊疗标准、疗效评价标准我们要学,但如果生搬硬套,有时会使我们陷入歧途。目前,我国足踝外科尚无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诊疗标准,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对足踝外科的定义为:膝关节以下的小腿、踝、足相关的骨与关节及软组织疾病,均属足踝外科范畴。因此,中华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应联合全国同行,尽早确定该学科的诊断、治疗、康复,护理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以指导临床并作为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评判标准。
3 足踝外科的发展要从教育抓起
我国目前足踝外科专业人才奇缺,要发展本学科,必须从教育抓起,美国目前约有7所足病医学院,其课程与医学院近似,毕业后授以足病医学博士学位(D.P.M),这些专业人士毕业后都从事足踝疾病的防治工作,上世纪90年代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已有14 000人,每万人有2.14名足踝外科医师。因此,美国的足踝疾病患者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这得益于他们的医学教育体系。而我国医学院里目前尚无足踝外科专业或培养方向,我国目前约有2.5亿足病患者,这与我们的泱泱人口大国极不相称。因此,建议教育部门,在医学院里开设这一专业;另外,职业再职教育、研究生教育也不失目前一条“短、平、快”的培养人才的途径,能使更多有志于足踝事业的青年医师尽早投入到足踝外科专业里来。
4 足踝外科的学科发展要有科研作后盾
足踝外科的科研在我国显得很薄弱,纵览“十五”、“十一五”、863、973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足踝外科立项几乎为零,这说明本学科科研基础比较薄弱。对一些病的发病率、病因、病理、疗效等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如足部畸形、小腿、足踝的创伤及肿瘤发病率研究较少,常常引用国外的研究数字,造成我们要影响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时底气不足。建议骨科界联合起来,从1、2个病入手对它的病因、病理、治疗、远期效果从临床到基础作一个深入的研究,这需要广阔的胸襟,打破门户之见,团结协作才能实现。
5 足踝外科要有中国特色——中西合璧
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历史、文化背景、人种与欧美不同,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中医学,过去、现在、将来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我们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基础上,结合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法、筋骨并重等观念,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再创新,定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如小切口治疗母外翻,80年代我们引进了美国技术,经过10多年的消化、吸收、创新,建立了一套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母外翻的新方法,疗效比传统方法提高4.5%~14.5%,已治疗1万余例病人,并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造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得到美国足踝外科同行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