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31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1-04-11  浏览次数:371次

  作者:姜滔 作者单位:廉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廉江 524400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1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应用3种抗体(CD117、CD34、SMA)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GIST主要发生于胃、小肠、结直肠,CD117阳性表达率90.3%(28/31),CD34阳性表达率80.6%(25/31),SMA阳性表达率61.3%(19/31)。肿瘤切除率100%。结论:GIST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检查无特异性,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 治疗

  Clinical Diagnosis and Surgery Treatment of 31 Patients with GIST

  JIANG Tao, WU Peixin, WU Caixin, LI Taihui, LI Xiaoxi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jiang,Lianjiang,Guangdong 524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surgery treatment of GIST.Methods 31 patients with GIST were diagnose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surgery treated from July 2001 to June 2007.Results The Gists originated in the stomach,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colorectal.The positive rates of CD117, CD34,SMA wer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re are no specific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ISTs. CD117 and CD34 expression is most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The resection is the major therapy.

  Key words:GIST; Diagnosis; Treatment

  Mazur等[1]提出胃肠道间质瘤(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概念,它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证实了大多数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不具备平滑肌或神经分化特征,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stromal tumor)。我们对2001年7月至2007年6月间收治的31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免疫组化及手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1岁~70岁,平均年龄(49.3±11.7)岁。初检时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17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发现上腹部肿块6例,并伴有消化道梗阻、消瘦、发热等表现。

  1.2 辅助检查

  本组患者分别行胃镜检查、钡餐X线造影、CT或B超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术后样本分别进行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CD117、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平滑肌特异性肌纤蛋白(SMA)等的免疫组化检查。检查发现患者肿瘤直径0.5 cm~20.0 cm,肿瘤向消化道腔内或浆膜外生长。大体观看肿瘤虽无包膜但境界大多较清楚,切面灰白呈编织状,质地较硬,肿瘤大者可见出血、囊性变及坏死。

  1.3 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分别行距肿瘤周围3 cm的局部切除术、肿瘤活检术、远端胃癌根治切除、全胃切除、小肠部分切除术或结肠部分切除术等。

  2 结果

  2.1 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见表1。CD117和CD34阳性率均较高,CD117阳性率为90.3%,CD34为80.6%,两者共同阳性23例,占74.2%。SMA的阳性率稍低为61.3%,其中有17例(54.8%)分别与CD117或CD34一同检出为阳性,三者阳性为14例(45.2%)。表1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例(略)注:有部分患者出现合并阳性结果。

  2.2 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29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24个月。2例因腹腔广泛转移分别于术后7个月内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局部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余随访至今均无瘤生存。

  3 讨论

  GIST常见于40岁以上患者中,两性间发病率无差异,本次研究中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49.3岁,发病部位常见于胃(60%~70%)和小肠(20%~30%),而结肠(5%)和食管(5%)少见[2]。本次研究的患者中,GIST位于胃者有15例(48.4%),小肠9例(29.0%),位于结直肠者7例(22.6%)。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是腹部胀痛不适、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不具诊断价值。故单凭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一般不能确诊GIST。

  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依据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次研究结果发现CD117、CD34、SMA阳性率均较高。三者的检查结果呈弥漫性阳性表达。CD117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2],在本次研究中检出阳性率高达90.3%,表明其可能是GIST最具有特征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CD34是一种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抗原,其阳性率72.73%,说明肿瘤来源于间叶细胞,SMA阳性率也较高,表明肿瘤向平滑肌方向分化。

  本次检查结果显示,GIST存在的不同免疫组化阳性检出情况,表明其可能存在良恶性交叠的现象。而且在临床中被认为对放疗化疗近乎绝对耐受,因此手术是GISTS的首选治疗方式。GIST局部侵袭性不如消化道癌,境界相对较清,所以原发肿瘤的切除率较高,即使肿瘤较大,也不要轻易放弃手术。局部完整切除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如有邻近脏器浸润,可考虑行多脏器联合切除。任何术式切缘都必须无肿瘤累及。因极少有淋巴结转移,故无需行广泛淋巴结清扫术[3]。对于复发者应力争行手术治疗,本组3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内局部复发,经再次切除随访至今无复发。与其他软组织肉瘤相比,GISTS具有很脆的假囊,术中极易继发腹腔内播散,故切除过程中应小心谨慎。有报道[4]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imatinib,Gleevee,格列卫)是一类分子靶向作用治疗药物,能选择性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第571号信号转导,从而抑制间质瘤细胞的代谢和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和死亡。格列卫适用于转移性GIST或高危GIST患者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选择格列卫治疗的先决条件是GIST存在CD117的阳性表达。

  【参考文献】

  [1]Mazur MT,Clark HB. Gastricstromal tumors: ReaPPraisal of histogenesis[J].Am J Surg Pathol,1983,7(6):507519.

  [2]王平,杨翀,董兵,等.5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5):295297.

  [3]陈吉彩,陈海平,陈晓曦.胃肠道间质瘤22例临床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36(1):8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