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腹部术后吻合口瘘14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3-02  浏览次数:413次

  作者:王晓光  作者单位: 455004 河南安阳,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

  【关键词】 肠外瘘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于手术后者约占80%。我科于1998~2004年共施行腹部手术328例,发生吻合口瘘14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5天~69岁。分别因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先天性巨结肠施行切除手术。其中直肠癌高位经腹腔切除术后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2例,胃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4例,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后4例,2例因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后膈下感染,在清除脓肿的过程中误伤肠管,形成肠瘘。

  1.2 方法与结果 经采用腹腔引流、腹盆腔冲洗及堵瘘等治疗,14例肠瘘口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5~84天。

  2 讨论

  2.1 早期充分引流,持续负压吸引 吻合口瘘早期(瘘发生10天以内),病人处于瘘口尚未稳定、内稳态失衡与感染的初期,局部炎症水肿严重,此时不宜外堵,否则会越堵越大。肠瘘的自然发展规律是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如无特殊,最终自愈。所以治疗应顺其自然、充分引流、及时去除消化液和粪便,以消除或减轻对瘘的腐蚀作用,使炎症水肿逐渐消退。具体方法是在瘘口置一个多孔引流管,并连接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吸引。

  2.2 腹腔与盆腔冲洗,保持局部清洁 肠瘘治疗的关键在于对局部的处理。在瘘的初期,由于瘘口附近组织炎症、水肿及感染未得到控制,此时对瘘口进行修补缝合或作瘘口段的切除吻合,成功机会太少,且易致感染加重、扩散、瘘口情况复杂化。可采用持续冲洗的方法,使局部保持清洁,炎症水肿逐渐消失,瘘口由大变小,最后趋向愈合。笔者于引流管内置1个细径介入塑料管,连接注射器或吊瓶冲洗,冲洗液为生理盐水加抗生素。本组有6例经腹盆腔冲洗后瘘口愈合。

  2.3 晚期堵瘘,促使瘘口封闭 经过积极的早期引流及冲洗治疗,局部炎症水肿减退,周围组织逐渐向瘘口部位靠拢、粘连,使瘘口由大变小,已开始进入愈合的过程,此时宜采用外堵的方法,促使瘘口封闭。外堵采用中药粉剂填塞法。将三七、白及、白蔹等量研成粉末,洒在瘘管外口,用棉签将药粉送入管内堵塞,每日换药。此三味中药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而且经漏液湿润后成胶冻状具有一定的黏堵作用,有利于瘘口早日愈合。

  2.4 肠外瘘并发症及其防治 肠瘘一旦发生,腹盆腔感染不可避免,轻者为局限性腹膜炎或骶前感染,重者波及全腹腔及盆腔,形成膈下脓肿、肠间脓肿、盆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本组14例吻合口瘘病人,由于恶性肿瘤慢性消耗及先天发育不良等原因,加之感染的额外损耗,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营养不良仍不容忽视。治疗中除补充水、电解质之外,还应补足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保证足够的热量与营养。同时在肠瘘发生1周后,即可鼓励病人自行进餐。饮食由流质过渡到普食,多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增强体质,促进瘘口愈合。

  肠外瘘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以纠正内稳态失衡、加强营养支持与控制感染为主,以争取瘘口自愈。事实上,80%左右的直径约1.5cm的肠瘘在3~6个月内是可以自愈的。因此,肠外瘘的治疗应以非手术或择期手术为主,不宜早期手术。治疗中应根据肠外瘘在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早期引流、中期冲洗、后期堵瘘的不同方法。在重视瘘口局部处理的同时,不能忽略肠外瘘对全身状况的影响,尤其是复杂的肠外瘘,只有将局部处理与控制感染、全身支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