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十二指肠残端瘘5例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0-07-22  浏览次数:453次

  作者:李永刚 作者单位:066004 河北秦皇岛,秦皇岛市开发区医院普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7年发生的5例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治过程。结果 5例患者,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术前要充分估计病情,应采用合理的术式积极应对。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治疗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关键。

  【关键词】 十二指肠残端瘘;引流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大部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可引起一系列全身和局部的病理生理改变,处理上十分棘手。现总结我院1997 ~ 2007年发生的5例十二指肠残端瘘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0岁,平均52.5岁。其中3例为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1例为十二指肠前壁溃疡穿孔,1例为十二指肠巨大溃疡瘢痕梗阻,均施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术中勉强切除溃疡,残端闭合不满意,术后5~8天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平均6天。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疼痛、右背部疼痛、腹肌紧张、持续发热,超声检查提示肝下积液。术中证实为十二指肠残端瘘,找到瘘口,置硅胶管引流,肝下置双腔管引流,彻底冲洗腹腔,所有引流均给予1周负压吸引,1周后改自然引流。术后保持引流通畅,给予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静脉高营养,并予生长抑素1周,减少胰液、胆汁分泌。

  1.3 结果 4例15天后引流量逐渐减少,30天后无引流液流出,拔出引流管,治愈。1例术后引流不畅,出现肝下、膈下脓肿,再次手术给予脓腔充分引流,于术后第14天因腹腔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死亡。

  2 讨论

  十二指肠大部分位于腹膜后,无浆膜覆盖,位置较固定,肠管内压力高,肠壁薄,无血管弓,供血动脉为末梢动脉,加之胆汁、胰液的浸泡,使十二指肠损伤,手术后易发生瘘。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治疗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关键。腹部手术后病人十二指肠残端瘘诊断困难的原因是症状隐蔽,容易被切口疼痛、术后发热等症状所掩盖。如术后出现持续发热、右上腹痛及背部疼痛,甚至出现腹膜炎体征,应提高警惕,超声、CT检查可确定诊断。如腹腔引流出胆汁样液体,也可以通过口服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加以证实。

  十二指肠残端瘘一旦确诊,需积极治疗。如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需立即手术。打开腹腔,吸尽腹腔内胆汁和脓液,找到瘘口,由瘘口向肠腔内置入引流管,并于肝下置双腔引流管一根,并及时处理、合适引流腹腔内脓肿。强调确保引流通畅。术后尽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抗感染治疗,早期行全胃肠外营养,药物减少胰液、胆汁及肠液分泌,以利愈合。

  本组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原因考虑有:(1)十二指肠残端瘢痕较大,致缝合困难,愈合不良。(2)残端缝线过密、结扎过紧。(3)术后早期输入空肠段不畅,胆汁、胰液、肠液淤积于十二指肠腔内,致压力不断升高,残端破裂。(4)病情估计不足、术式选择不当,本组3例后壁溃疡穿孔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即属此种情况。

  十二指肠残端瘘后果严重,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体及心灵创伤和巨额的经济损失,显示其预防的重要性。术前充分估计病情,采用合理的术式,如遇到十二指肠球部巨大瘢痕溃疡或后壁穿透性溃疡及球后溃疡应选择Bancroft术式,术中关闭残端时采用正确的技术操作,而不应存在侥幸心理。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