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损伤手术治疗31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20 浏览次数:554次
作者:周信永 作者单位:312400 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普外
关键字:肝脏损伤手术治疗
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肝脏损伤66例,其中经剖腹手术治疗31例。现将诊断要点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作一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3~68岁(平均35岁);损伤后就诊时间0.5~12h(平均3.5h);交通事故19例,坠落伤6例,跌伤3例,刺伤2例,挤压伤1例;伴有合并伤28例(其中肋骨骨折26例,血气胸8例,右肾周血肿6例,后腹膜血肿5例,颅脑损伤6例,四肢骨折9例,脾破裂5例,小肠破裂2例);右肝25例,左肝2例,左右叶同时损伤4例。出血量:1000~3500ml。肝损伤分级[1]:Ⅰ级16例,Ⅱ级12例,Ⅲ级3例。
1.2 临床诊断
本组病例均有胸腹部受暴力外伤史并表现程度不等的腹痛史,其中伴有腹膜刺激症18例,内出血休克体征15例经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30例;CT扫描31例,均显示肝破裂征象,其中腹腔积液27例;B超检查19例,其中18例提示肝损伤,15例腹腔积液。
1.3 治疗方法
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全麻下急诊行剖腹手术31例,手术方式包括肝创面清创缝合术12例,清创加大网膜填塞缝合16例,明胶海绵加沙条填塞3例;其中加肝动脉结扎术2例,胆总管T管引流2例。
2 结果
痊愈28例(90.3%),死亡3例(占9.7%,其中2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7例(19.4%),其中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膈下积液、肝包膜下积液各1例。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
开放性肝脏损伤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对闭合性肝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昏迷者,早期明确诊断难度较大,对早期的合理救治带来不利。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外伤史、躯干右侧遭受暴力,特别是右下胸、右上腹部受到撞击、挤压等损伤后出现持续疼痛、右肩胛区的牵涉性疼痛,多为肝脏损伤[2]。查体可发现右下胸壁、右上腹部软组织擦伤、瘀斑、右下胸部肋骨骨折;腹部体征可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征象和急性失血引起的面色苍白贫血貌。腹腔穿刺可抽得不凝固血液,对腹腔内出血诊断准确率可达90%~98%[3],本组穿刺阳性率为96.8%(30/31)。腹腔穿刺是简便易行、损伤小、迅速有效的检查方法,在怀疑腹腔内出血时,还可结合多象限,反复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对肝脏损伤诊断阳性率可达100%[4]。CT、B超检查损伤小,如病情允许,不仅可以通过CT、B超检查判断肝脏有无损伤,还可确定损伤部位、程度、腹腔内积液(血)量多少等情况。本组31例均经CT检查,经B超检查18例,为肝脏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肝脏接受双重血液供应,血运丰富,而且还有产生和引流胆汁的功能。一旦肝脏损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胆汁性腹膜炎均可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肝外伤一般均需手术治疗[5],而且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作者认为,应根据损伤并结合有无合并伤和休克程度来决定手术时机。对于损伤后无休克或仅有轻度休克时,在适当补液后即可剖腹手术,当肝损伤后出现中度或重度休克,经积极抗休克补液或输血量达1000~2000ml后仍不能纠正休克者,应当机立断迅速实施手术探查。
3.3 手术方式的选择
肝脏损伤手术以针对肝脏创伤类型和损伤程度的不同分别选择清创、止血、消灭死腔缝合创面和充分引流等方式处理。对于单纯性肝实质表浅裂伤,肝组织破坏较轻的未伤及肝脏门静脉或较大肝胆管者,可采用单纯清创缝合术,本组I级损伤中有12例作清创肝裂口缝合止血,效果满意。对于裂口较深(>3cm)或单纯缝合不能止血、肝组织缺损者可采用带蒂网膜或明胶海绵或纱条填塞加缝合术处置,本组19例采用本法处理,效果满意。裂伤严重的可作间断或褥式缝合并常规放置T管引流。裂伤深而复杂的肝损伤经缝扎止血效果不佳者,宜考虑作肝总动脉结扎止血。关于肝叶切除术,鉴于患者在严重创伤条件下,肝切除术后病死率较高,不轻易施行。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 吴肇汉,编. 外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26.
2 裘法祖. 重视闭合性腹部外伤的几项简而有效的诊断方法. 临床外科杂志, 2003, 11(4): 201.
3 麻晓林, 杨志焕, 王正国, 等. 209例肝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创伤外科杂志, 2002, 4(2): 87.
4 王乃金, 凌宝存, 徐其, 等. 外伤性肝破裂41例救治体会. 创伤外科杂志, 2002, 4(6): 366.
5 黎介寿, 吴孟超, 黄志强,等.编. 普通外科手术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