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重症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0-04-13  浏览次数:597次

  作者:钟献毅  作者单位: 518107 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光明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阑尾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本文采用按入院顺序分两组做对比,第1组按常规阑尾手术方法。第2组采用较灵活的切口,术中用0.5%甲硝唑或0.1%碘伏冲洗切口,放置陶氏腔引流管,术后两组采用同样的抗生素。结果 第2组切口感染明显少于第1组。结论 术中冲洗切口及放置陶氏腔引流管是防治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 重症阑尾炎;切口感染;防治

  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文献记载高达30%[1],而重症阑尾炎切口感染率高达50%以上[2]。我院从1996~2005年共收治重症阑尾炎480例,全部行急诊手术,分两组随机手术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比较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按入院顺序分别编入第1组及第2组,其中第1组共230例,男130例,女100例,年龄7~72岁;第2组共250例,男140例,女110例,年龄6~70岁。

  1.2 手术方法及术中处理 第1组采用麦氏切口,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及切口,行一期缝合。第2组采用麦氏切口或右下腹探查切口,术中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用0.1%碘伏或0.5%甲硝唑冲洗切口,放置陶氏腔引流管1条,另戳孔引出,术后第2~3天拔除引流管,行一期缝合。

  1.3 术后抗生素的应用 两组均采用先锋霉素V及甲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5~7天。

  1.4 观察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的感染率比较 (略)

  表2 感染病例与年龄的关系 略

  2 讨论

  2.1 冲洗切口 表1中显示第1组与第2组的感染率有着显著差异。第2组采用0.5%甲硝唑或0.1%碘伏冲洗切口,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甲硝唑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效力,而碘伏也具有杀菌谱广,杀菌力强,且毒性低、无刺激性的特点。阑尾切口感染绝大部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由于细菌共生的结果,需氧菌耗竭环境中氧气,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采用甲硝唑或碘伏冲洗切口,减少细菌的浓度,又可造成高氧环境,阻止厌氧菌的生长,有利于切口愈合。

  2.2 适时引流 因为重症阑尾炎都合并有腹膜炎,虽然术中都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但未必都能冲洗干净,故第2组全部采用放置陶氏腔引流管引流2~3天,起到良好的效果。放置引流管,能有效地引出腹腔剩余的渗出液,有效地减少渗出液,可减少原切口再次感染风险,又可防术后肠粘连。放置引流管时不能从原切口引出,要另戳创口引出,当腹腔引流物从原切口引出时,引流液可同时污染切口各层组织,造成感染,从切口感染的细菌培养中约50%可分离出大肠杆菌[3],足以说明切口感染与阑尾污染有关。

  2.3 重症阑尾炎切口的选择 第2组采用了较灵活的方式,即肥胖者或伴有严重腹膜炎者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因此切口手术视野较大,有利于冲洗、止血等手术操作。

  2.4 年龄因素 表2中显示所有感染病例中第1组与第2组各年龄段的感染比例相当,无特异性,但从年龄上看儿童组和老年组所占的比例为79%,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一致[4]。这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有关,老年人则由于组织器官功能退化,免疫功能低下,并常伴有多系统的慢性疾病,而且儿童和老年人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故术后更容易感染。所以对儿童及老年病人应注意早诊断、早手术。

  综上所述,为减少重症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阑尾切口应用0.5%甲硝唑或0.1%碘伏冲洗。(2)合理选择切口及引流管的应用。(3)对儿童及老年病应注意早诊断、早手术,尽量减少切口组织损伤,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世林.局部抽注阻止阑尾切口感染.人民军医,1982,7:324.

  2 郑昌理,石水生.中国急腹症治疗学.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6,279.

  3 何家亮.外科厌氧菌感染.实用外科杂志,1983,3(5):273.

  4 崔洁.109例阑尾炎病例术后切口感染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5,11(3):16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