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20例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0-02-26 浏览次数:712次
作者:杨波,蒙桂鸾,江 军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贵州都匀558000)
【关键词】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横切口
阑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手术切除是治疗阑尾炎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切口是麦氏切口和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选择右下腹横切口进行阑尾切除术相对较少,我院自2009年3月到2009年5月选择用该切口进行阑尾切除术2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临床确诊典型病例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9.0±5.4) 岁。术后病理证实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例,坏疽性阑尾炎3例,慢性阑尾炎2例。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体型偏胖者体位向左侧倾斜10~15度,以便显露手术视野。经麦氏点沿皮纹横切做手术切口,向外不超过腋前线,向内不超过腹直肌外缘,具体根据患者的压痛部位决定手术切口偏内或偏外,总长在3~4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提起腹膜切开并将其固定于皮缘保护切口[1]。常规寻找阑尾顺行或逆行切除。关腹腹膜用4号线连续缝合或常规间断缝合,4号丝线缝合肌膜,常规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2 结果
本组术后均不需镇痛,禁食1~2 d,8~24 h后均能下床活动,切口均呈甲级愈合,无一例感染,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4~7 d。平均 (5.60±1.21)d。
3 讨论
3.1 与传统术式的比较 传统术式为右下腹斜切口,切口长约5~7 cm甚至更长才能显露,需离断皮纹,缝合存在斜向张力,因皮肤张力线方向与切口不一致,术后疤痕有增宽的可能,且腹内斜肌和腹痛横肌撕伤重导致术后疼痛明显,切口渗液多,易发生切口感染,当切口向下延伸到髂前上棘水平时易损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分支,致使远期发生腹股沟疝机会增多[2]。本组均采用横切口(图1),治疗效果满意,均无并发症,术后疼痛轻微,下床活动时间早,肠功能恢复早,瘢痕美观,缩短了住院时间。该术式的优点:(1)切口定位灵活,在近压痛点处,术野显露充分。(2)皮肤切口与皮肤张力线平行,与腹壁下动脉和髂腹下神经无交错不易损伤,与支配之腹壁肋间神经走行一致不易损伤,与腹内斜肌、腹横肌肌纤维走向基本一致,钝性分离时张力小,损伤小,显露时张力小,易于小切口操作。(3)切口小,腹壁损伤轻,腹腔干扰少,切口愈合快,感染率低,本组最早5 d拆线,未见切口裂开。(4)该切口较常规麦氏切口美观,很受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欢迎。
3.2 选择病例的注意事项 该切口有纵向显露不足的缺点,且对于以下情况需慎用横切口行阑尾切除术:(1)病史不典型,诊断未完全明确或者可疑合并其他腹腔内疾病。(2)考虑为后位阑尾。(3)已形成阑尾脓肿或阑尾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4)患者过于肥胖,腹壁脂肪过厚[3]。
总之,采取右下腹横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易于显露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瘢痕美观的优点,只要患者选择适当,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常规切口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贵忠.经麦氏点腹部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100例分析[J].贵州医药,2007,31(1):56.
[2] 朱维继,吴汝舟.实用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83-589.
[3] 黄志强.微创外科及外科微创化与本世纪的发展[J].腹部外科,2004,17(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