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伤口的浸渍处理(附1 258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3-06  浏览次数:638次

作者:王军生,练克俭    作者单位:1 362700 福建,石狮73311部队科盾医院 2 363000 福建漳州,解放军第175医院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碘伏在锐器伤、挫伤、挤压伤等中等污染的伤口浸渍应用效果。方法 于2003年3月至2009年6月对1 258例中度以上污染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68例)和对照组(590例);试验组常规依次用肥皂水,生理盐水,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用江西健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源乐碘伏消毒液(稀释浓度至20%)浸渍伤口,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结扎止血,分层缝合伤口。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清创处理。使用普通2联抗生素(如有发热病人即另行处理)。对2组患者治疗时间,感染率,发热率(常规腋下体温38 ℃以上)及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锐器伤、挫伤、挤压伤等中等污染的伤口使用碘伏消毒液(稀释浓度至20%)浸渍伤口20~60 s有明显的灭菌效果;试验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感染率、发热率降低。结论 碘伏在锐器伤、挫伤、挤压伤等中等污染的伤口浸渍应用效果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感染率;发热率;浸渍伤口

  一般创伤伤口的处理多年来无较大进展,一是因为技术相对成熟,二是无特别药物应用。近来我们根据碘伏消毒液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较好的灭菌效果,探讨其在污染的伤口浸渍应用后的灭菌作用。取得良好效果,建议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自2003年3月至2009年6月,选择性抽取外伤病例1 258例,男959例,女299例;年龄18~55岁,平均31.5岁。以四肢外伤和体表伤为主,包括锐器伤、挫伤、挤压伤,对于伤口的清洁度不做选择,伤口长度在5~15 cm,严格选取伤处有深及皮肤-皮下-筋膜下层的病人,无其他影响伤口愈合的严重疾病及类似病史;以月为时间段随机处理;如今年单月为试验组,明年单月即为对照组。

  1.2 方法 试验组病例常规依次用肥皂水、生理盐水、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用江西健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源乐碘伏消毒液(稀释浓度至20%)浸渍伤口20~60 s,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结扎止血,分层缝合伤口,共治疗病例668例;对照组病例常规依次用肥皂水,生理盐水,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分层缝合伤口,共治疗病例590例。观察伤口感染率及发热率,经对比伤口感染率:普通处理3.9%;碘伏消毒液(稀释浓度至20%)浸渍伤口处理0.59%;经对比病人发热率:普通处理8.8%;碘伏消毒液(稀释浓度至20%)浸渍伤口处理1.5%。所有处理病人伤口未发现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由于条件及工作量所限,为了观察基本毒性反应,我们设计了一个观测指标:出院时伤口瘙痒程度。Ⅰ度为伤口及周边有皮疹样改变伴瘙痒;Ⅱ度为伤口及周边有明显瘙痒感;Ⅲ度为伤口及周边无明显瘙痒。住院天数为伤口基本愈合,出院后无病情变化至伤口拆线愈合时间。统计计算时扣除基础住院时间5天(最短头皮外伤拆线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2组患者感染率及发热率情况对比

  2 结果

  见表1。由表1可知,伤口瘙痒程度无统计学意义;伤口感染率、发热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中度以上污染伤口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治疗优势,所有处理病人伤口未发现过敏反应及可见的毒性反应。从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感染率、发热率来比较,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3 讨论

  因为一般创伤伤口的处理多年来无较大进展,常规处理伤口无较合理的药物应用。近来我们根据碘伏消毒液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较好的灭菌效果,探讨其在污染的伤口浸渍应用后的灭菌作用,取得良好效果。鉴于临床应用碘伏在锐器伤、挫伤、挤压伤等中等污染的伤口浸渍应用效果好,我们认为值得推广,对未来野外战伤伤口处理有医学意义。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