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02-08 浏览次数:578次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作者:林晓燕,于国平 作者单位:264000山东省烟台芝罘医院神经内科(林晓燕);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于国平) 近年来的研究[1]显示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探讨HSV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病例组:39例,系2004年1~ 4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烟台芝罘医院住院治疗的经脑CT和MRI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21例,女18例;年龄48~70岁,平均59岁;病程5~14 d,平均10 d。缺血性脑卒中均为腔隙性脑梗死。(2)正常对照组:30名,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男16名,女14名;年龄50~68岁,平均58岁。 1.2 方法 1.2.1 HSV1 IgM、HSV2 IgM抗体检测 病例组于发病48 h内,正常对照组于体检时抽取静脉血3 ml,HSV1 IgM及HSV2 IgM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购自潍坊市3V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抗体检测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每孔加终止液1滴,用空白孔校零,酶标仪测定各孔OD值。临界值=21×阴性对照OD值。阴性对照OD值<005时,按005计算;>005时,按实际值计算。样本OD值/临界值≥11 为阳性,<10判为阴性,介于10~11判为可疑,需复检。 1.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2 结果 病例组HSV1 IgM抗体滴度OD值为0.31±0.11,正常对照组为2.91±1.06,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HSV2抗体滴度OD值为0.07±002,与正常对照组(0.01±0.003)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3 讨论 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是否有新的危险因素存在?有报道[1]疱疹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疱疹病毒是DNA病毒,包括人巨细胞病毒(HCMV)、HSV等。有研究[2]显示用抑制疱疹病毒的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疗效。人类疱疹病毒感染率高达60%~90%,病毒感染后可潜伏于多种组织细胞。近年发现[3]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是其主要的潜伏部位之一,当机体免疫功能被抑制时,潜伏的疱疹病毒可被激活,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表型,使其成为由抗凝作用变为促凝的始动环节,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加速血小板聚集,从而促进血栓形成[4]。本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V1 IgM抗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而HSV2 IgM抗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提示HSV2型的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这与临床抗DNA病毒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有效的结果一致。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关系的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 [1]Leinonen M,Saikku P.Infec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J Scand Cardiovasc,2000,34:12. [2]Itzhak RF,Lin WR.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in brain and the type 4 allele of the apolipoprotein E gene are a combined risk factor for Alzhermers diseases[J].Biochem Soc Trans,1998,26:273. [3]Melnick JL,Hu C,Burek J,et al.Cytomegalovirus DNA in arterial walls of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J].J Med Virol,1994,42:170. [4]Streblow DN,Orloff SL,Nelson JA,et al. Do pathogens accelerate atherosclerosis[J]?J Nutr,2001,131: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