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小切口剖腹探查在可疑急性阑尾炎疾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05-25  浏览次数:852次

作者:万厚民,王晓鲁,王震宇

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普外科  (山东  济南  250031)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临床上很多疾病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相似,我们把具有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同时伴有白细胞升高但尚不能完全确定为急性阑尾炎的情况称为可疑急性阑尾炎。为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常需剖腹探查。为减轻对病人的损伤,我们自行设计小切口进行剖腹探查。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可疑急性阑尾炎入院患者85例,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8~93岁,中位数年龄35岁。均具有右下腹疼痛、压痛和反跳痛以及白细胞增高的特点。小切口剖腹探查的方法为:通过McBurney点作一垂直于前正中线的直线,该线过腹直肌中外1/3处作为中点,作一长约3.0~4.0cm的经腹直肌切口行剖腹探查。此切口可根据患者的皮下组织厚度略作调整。入腹后未发现出血情况时可首先探查阑尾,如证实为阑尾炎,可经此切口直接将阑尾切除。如非阑尾炎,可根据探查情况将切口作向上或向下延长。85例患者中,证实为阑尾炎66例包括肝下阑尾炎2例,其余19例非阑尾炎患者,其中5例为腹透阴性的上消化道穿孔,4例为腹透阴性的升结肠癌穿孔,2例为腹透阴性的盲肠癌穿孔,1例为阑尾类癌出血,2例为肝癌结节破裂出血,2例为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为隐瞒病史的宫外孕,1例为卵巢黄体破裂,1例为Meckel憩室炎,均作相应外科处理。

    2  讨  论

    临床上经常遇到可疑急性阑尾炎,为不延误诊断与及时进行治疗常需手术。此时如果贸然采用麦氏切口入腹,一旦术中证实为非阑尾炎常因视野显露不良而使手术陷入被动。因此常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入腹,切口常根据个人经验而定,一般较长。我们通过自行设计的小切口剖腹探查处理可疑急性阑尾炎疾病,常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如术中证实为阑尾炎,此切口离阑尾距离最近,处理较为容易,处理位置有变异的阑尾炎更具有优越性;如为下腹部病变,如输卵管妊娠等可适当向下延长;如为上腹部病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可向上适当延长,体现了微创原则。另外,入腹时,此切口可将腹直肌纤维剥向内侧,避免了钝性分离腹直肌时腱划损伤增加出血。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